普通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考核内容
一、神经系统的构成
(一)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1891年,瓦尔岱耶提出神经元这一名称,并确立了神经元学说。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树突较短,长度只有几百微米(1微米=1毫米/1000),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轴突一般较长,其长度从十几微米到1米。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在轴突主干上有时分出许多侧枝。
人脑神经元的数量大概在100亿个以上,胞体的形态和大小有很大的差别,有圆形、锤体形、梭形和星形等几种。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成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按功能可以将神经元分成内导神经元或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这些中间神经元的连接形成了**神经系统的微回路,这是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在某些神经元的轴突外常包裹着一层脂肪组织即髓鞘,它具有绝缘作用,可以防止神经冲动在并行的神经纤维之间扩散并提高冲动的传导速度。
神经元是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交往的。冲动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的重要特性。所谓神经冲动是指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即使在静息状态下,神经元也是自发放电的。
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细胞内的传导采用的是电传导的方式。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的运动,每小时运行的速度可达到3.2~320公里。神经冲动的传导与动作电位的产生有密切的联系。当动作电位产生时,神经纤维某~局部就会出现电位变化,细胞膜表面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而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但是,邻近未受刺激的部位,膜外仍为正电,膜内仍为负电。这样,在细胞表面,兴奋部位与静息部位之间便出现了电位差,于是产生由未兴奋部位的正电荷向兴奋部位的负电荷的电流。同样,膜内兴奋部位与静息部位间也出现电位差,产生相反方向的电流,构成一个电流的回路,称局部电流。这种局部电流使邻近未兴奋部位的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了变化,并产生动作电流。这种作用反复进行下去,就使兴奋从一处传向另一处。神经兴奋的这种传导称为电传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