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国人来说,菲奥莉娜不仅仅是一个CEO,她更多的是一种标记和符号。很多人把卡莉·菲奥莉娜的成功看成是女性与男性拥有平等机会的胜利。无论是AT&T,还是朗讯,只要是她曾效力过的地方就会留有辉煌的一页;她是**位掌管道琼斯工业指数公司的女性。菲奥莉娜自己却宁愿将性别问题淡化。她说:“我首先是管理者,然后才是女人。”2005年,菲奥莉娜离开惠普,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猜测与联想。同年,菲奥莉娜开始挥笔写下自己的人生,让每个关注着她的人都能更加贴近这个不平凡的女性。
—— CNET科技资讯网
作为三度入主《财富》50位女强人之列的商界精英,卡莉试图在《勇敢抉择》这本自传中用她“费奥莉娜”式的语言讲述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是企业成长,抑或是人**展,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不断挑战权威和传统,并做出勇敢的选择;人的性格造就了企业的性格,这也为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借鉴。
*后要说的是,出版社*终将原版书名《toughchoices》(艰难抉择)的中文译名改为《勇敢抉择》,意在更准确地体现卡莉·费奥莉娜历经风浪的心路历程,就象她在书中所说的,“我能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宁逸。我问心无愧。”
——郝丽娟,《中国经济周刊》
卡莉的这本自传更像是MBA实战指导,而且是写给女性的。比较杰克韦尔奇,卡莉的出局更多是因为她的“空降”,而非惠普土著。
——王立
所有的回忆都是一面之词
管理空降兵的命运很容易戏剧化,不过*戏剧化的结局无非是,历经波折*后光荣落幕,或者壮志未酬被迫黯然离场,IBM的郭士纳算是前者,而惠普的菲奥莉娜则倒霉地成为了后者。前者的自传好写,好的收场就像美妙的背灯,阴影变得朦胧深沉,伟岸的轮廓则起到了让人浮想联翩的效果。后者的就没那么容易了,落寞和愤怒是难以掩饰的,反击或者沉思都可能让人怀疑另有所图。
应该说菲奥莉娜把《勇敢抉择》这部艰难的作品完成得相当好,虽然《出版家周刊》觉得读者*轻松的选择是从书的中部看起,也就是从菲奥莉娜进入惠普开始,直接欣赏公司残酷权争的内幕,来比对之前媒体对菲奥莉娜的描述和各种小道消息,但是看完全书还是得承认,从她的出生和成长读起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尤其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菲奥莉娜如何从一个公司打字员,干到惠普的**执行官,直至毫无准备地被董事会踢出局,个人的职业成长和思想轨迹耐人寻味,其间散落着很多有价值的掏心窝子的话,比之一个强悍的剪影站在高山之巅点评世事更让人触动。
毫无疑问,菲奥莉娜一直是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她的职业发展之路总的来说近乎**,不过直到她进入到一家拥有传奇历史的大企业之后才成为媒体关注焦点。美化过去几乎已经成为人的本能,在这本书中菲奥莉娜是否也美化了自己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书中的另一些人如果写书的话,也许事情在他们的笔下会是另一番模样,菲奥莉娜也会呈现出另一副面貌。书的前半部分写得相对轻松,前面几个章节甚至有些沉闷,也许因为时间相隔已久,利害已经不再挂心,菲奥莉娜的回忆坦率而充满温情,她面对职场歧视感受到的羞辱和恐惧,以及抗衡胜利之后的狂喜和成就感都写得生动可爱,她对当年的战友或者对手描述鲜活而不失节制,里面既有“刻薄的好人”,也有面目可憎的“野心家”和毫无尊严可言的“哈巴狗”。书中的后半部从情节看无异看好莱坞的商战阴谋片,不过笔触不再像前半部那么轻松自如,确实,要求一个从波峰被扔下仅仅一年时间的*有权威的商界女人冷静描述她在惠普受到的奇耻大辱实在是勉为其难,也许在十年之后她对这一切会有更有意思的重新表述———她有激情也有足够的智慧,这一点在她前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已经被充分证明。
长年在大公司沉浮,菲奥莉娜对面临的恶战并非毫无准备,“变革不是儿戏,大公司的现状有它的道理,现存的等级和官僚体系能够让任何人翻船,包括**执行官。”不过她显然还是看轻了反对者的力量。在她看来,除了对手“近乎肮脏”的手段之外,时运不济和糟糕的媒体形象也给了她致命一击。她上任后大刀阔斧的改革让老惠普们心怀不满,人们一边怀旧一边更加厌恶新的变化,之后经济泡沫破灭,为走出困境她选择了支持和康柏的合并,两艘巨舰的靠拢搅起巨大的声浪正值热烈,又遇上了“9·11”……虽然她的反对者并不认为这是她遭遇质疑的本质原因,不过从旁观的角度看,菲奥莉娜在接受这个挑战性的位置时确实缺点运气。
菲奥莉娜是个女强人,而且很不幸,她还很美丽,有性格,她一直尽力回避自己的女性角色,想让人通过认识她的能力而喜欢和尊重她,不过媒体似乎不这么看。从一开始她跟媒体的关系就很紧张,也许对媒体来说这样一个人实在是个百年难遇的八卦篓子。《商业周刊》的编辑见她的**个问题就是:“你穿的是阿玛尼吗?”《名利场》之类的媒体更是喜欢讨论她办公室里的粉红色大理石浴缸甚于了解她对公司未来的设想。菲奥莉娜显然非常委屈,不过这也不能怪媒体,她的身份和形象在那样一个时间实在太适合被媒体当作假想敌,她表现出的气魄让人愿意设想她是白雪公主的后妈,而不是什么扶危济困的佩剑女侠。这些媒体在菲奥莉娜遇到麻烦时没有任何动力站在她那一边。
菲奥莉娜在重重压力之下显然情商持续走低,她上任之后高管纷纷出走,和董事们矛盾重重,她面对公众时候总是伴随着嘘声。在她的描述中那些都是不懂得如何进行大公司运作的官僚以及被惠普的两大创立者家族拉拢的傻瓜,这是有可能的,不过如果连傻瓜和官僚都不能搞掂,证明她作为航空母舰掌舵人的能力确有缺陷。惠普公司2006年的营业收入达到917亿美元,超过了IBM和戴尔,成为**大IT公司,这距离解雇菲奥莉娜也不过一年的时间。《华尔街日报》在2006年5月的报道中说:“**回望过去,卡莉·菲奥莉娜当初的抉择到底对不对?”惠普公司也许不会有人问这个问题,大家在忙着享受**的滋味。
这本书的可看之处除了让读者深入董事会争斗之外,还有极生动的男性商界人士的群像,有教养有远见的、小心眼儿的、爱发脾气的、权欲狂,甚至精神不大稳定的,也可以看出菲奥莉娜作为女性在其间的个色和孤单。在一个充斥着雪茄烟和香槟酒的小世界,一朵鲜艳的黄玫瑰要镇住场子确实有相当难度。一个男性掌舵者的自大和野心也许会摧毁一个企业的荣耀和传统,为机构带来灭顶之灾,如果有一群这样的人情况倒会好些,他们互相的消耗多少会抵消一些积极的破坏,但是这一群人又会成为新入改革者的魔障。菲奥莉娜也许倒在保守派的阴谋中,也许不是。所有的回忆都是一面之词。不过可以假设,如果菲奥莉娜是个男人,她就算不会像郭士纳那么风光,但至少可能得以体面退场。
——方希,《21世纪经济报道》 ·惠普女总裁亲笔自传
·*有权威的商界女性首度真情告白
·从底层职员到全球500强企业CEO的 成功历程
·新书未上市已售出10国版权
·美国版首印量突破150000册
**回望过去,卡莉·菲奥莉娜当初的抉择到底对不对?
2006年5月24日《华尔街日报》
23岁时,卡莉·菲奥莉娜从法学院辍学,对未来的人生充满彷徨。22年之后,《财富》杂志将她评为全美“*有权威的商界女性”。
在五年半的时间里,卡莉·菲奥莉娜带领惠普公司大刀阔斧地进行内部改革,走出了科技界景气低迷的岁月,也成功进行了高科技界*富争议性的并购案。然而,天意难料,她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惠普解雇了,这让她再一次成为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
卡莉·菲奥莉娜一直都是众人谈论和猜测的焦点话题。不过,她从来都没有向公众诉说过在惠普的诸多重要细节,也没有谈过自己离奇解雇之谜的前因后果,也没有披露过自己辉煌职业生涯各方面的情况。惟有这一次。
卡莉·菲奥莉娜向你倾诉:早期的职场磨难、媒体的偏执、与惠普传统的冲撞、流言四起、惠普康柏并购阻力铺天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