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总论
**章 服务与服务经济
**节 服务的���义
一、服务的定义方法
对服务的界定有多种方法,目前主要采用排除法、过程描述法、属性描述法、产品对比法界定服务概念。这些界定法的核心都是提炼和描述服务的内在特性。
排除法认为除了农业和制造业以外的行业都是服务行业,美国官方采用这种方法。
过程描述法认为服务是满足顾客需要的行动、过程与绩效,服务具有无形特性和交互作用的过程,通过与顾客的“合作生产”而使顾客得到利益和满足感。
属性描述法认为服务是提供时间、空间、方式或心理效用的经济活动,它是一个经济主体受让于另一个经济主体要素的使用权,顾客获得运动形态的使用价值,并且不会造成所有权的变换。
产品对比法从服务与产品的对比中界定服务,认为产品与服务的形态表现为连续变化的谱系,以可触知内容为主的称为有形产品,而以不可触知内容为主的称为服务。
本书从以下几个维度界定服务概念。
〔1〕服务是一种行为和过程及其造成的结果,而非实物形态,它是一种运动形态的使用价值。
〔2〕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或几乎同时进行的。
〔3〕服务在交易中的所有权不发生改变,只有使用权会发生改变。
〔4〕服务概念涵盖的范围很广,服务本身包含质性,不同服务行业的概念界定各有侧重。
以上是按典型的服务进行界定的。实际上,服务与产品之间存在交叉。 动机与目的
我国已将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发展战略,这是我国服务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竞争力弱,又面临着****的开放式的全球化竞争与国内管制逐步放松的环境。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本土化优势实现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赶超,是摆在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服务管理水平的低下是制约我国服务企业快速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瓶颈,国内服务企业的管理者已迫切感觉到服务管理的重要性。因此,系统地学习和借鉴国外服务管理的成功经验,摸索、总结出适合中国服务企业的管理模式、尽快提升国内企业的服务管理水平,既重要又迫切。通过教材的形式向企业管理者、高校学生传播服务管理的知识,是一条必由之路。促成作者编写本教材的动机如下:
**,服务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发达**,从“科学管理”到“服务管理”的转变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要求。1990年,首届服务管理国际学术会议在法国召开,这次会议**次明确提出了服务管理的学科概念。我国在西方发达**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提出了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战略举措,这正是服务管理在国内得以发展的大好时机,学术界应对此作出积极的响应。
第二,有效的管理是实现服务业高速、高质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国内服务企业仍较为缺乏系统的服务管理理论指导和可供借鉴的管理实践标杆,管理者亟须提升在战略决策、运作管理和要素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国内管理者需要系统地梳理、学习和借鉴国外服务管理的成功经验与模式,学术界需要对此作出贡献。
第三,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特殊性(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总体水平落后,多极化特征明显,加入WTO后面临着开放式的全球竞争环境,政府管制逐步放松等),加之在文化、习俗等方面与国外的差异,导致国外的服务管理经验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国内服务企业的管理需要,源于国外的服务管理理论需要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环境下进行本土化的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