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本章���介绍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它将从横向和纵向来阐述系统仿真的内涵,所有内宾将为学习和以后更进一步地研究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一个基础。
(1)系统与模型
系统就是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以一定规律联系着的物体所组成的一个总体。显然,系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毫无疑问它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领域的问题均可以用系统的框架来解决。但究竟一个系统是由什么构成的,这取决于观测者的观点。例如,这个系统可以是一个由一些电子部件组成的放大器;或者是一个可能包括该放大器在内的控制回路;或者是一个有许多这样回路的化学处理装置;或者是一些装置组成的一个工厂:或者是一些工厂的联合作业形成的系统,而世界经济就是这个系统的环境。一个系统可能非常复杂,也可能很简单,因此很难给“系统”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这个定义不但能够足以概括系统的各种应用,而且又能够简明地把这个定义应用于实际。但无论什么系统一般均具有4个重要的性质,即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和动态性。
首先,必须明确系统的整体性。也就是说,它作为一个整体,各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就好像人体,它由头、身躯、四肢等多个部分组成,如果把这些部分拆开,就不能构成完整的人体。至于人们熟悉的自动控制系统,其基本组成部分(控制对象、测量元件、控制器等)同样缺一不可。整体性是系统的**特性。
其次,要明确系统的相关性。相关性是指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以一定的规律联系着,它们之问的特定关系形成了具有特定性能的系统。有时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也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才构成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对于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必须研究其复杂性与整体性。再以人体为例,人的双眼视敏度是单眼视敏度的6~10倍。此外,双眼有立体感,而单眼却无此特点。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特征,因此相关性是系统的第二特性,也是目前系统研究的主要问题。 本书**版于2005年8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使用至今,受到读者欢迎,也被国内许多高校作为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的教材。第二版是根据目前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新发展,以及许多读者的反馈意见而重新编写的,并被教育部立项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
第二版力求体现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反映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的先进水平和*新研究成果;力求做到突出**、联系工程实际、深入浅出,注重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概念和原理的讲解,更加注重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的培养,避免冗长的数学推导,以利于读者全面掌握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快速地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
第二版与**版的*大改动之处是第9章,将原书9.1节、9.2节和9.3节精简为1节,在本章中新增了9.2节“快速控制原型”和9.3节“MATALB/RTW实时仿真工具箱”。这是因为目前嵌入式系统正在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主要领域,其技术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并已经在各个工程领域中得到非常成功的应用。社会对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人员需求量也正在增大。为此编者在这两小节给读者介绍这两方面的内容,不仅可以使得读者更加深刻理解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领域,而且对于从事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人员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次修订工作由吴旭光教授完成。本书配有电子教案、实验指导书、实验程序等,使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txh@cip.com.cn索取。
本版内容虽有所改进,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殷切希望使用本书的师生和其他读者,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