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HR的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规划及实施过程的前后,必须根据HRP标准以及事先预想的结果和具体的实践不断地进行比较和修正偏差,以确保HRP的成功实施。可以说,HRP的评价与控制既是一个阶段}tRP的重要一环,又为下一阶段HRP的螺旋发展做好基础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突出作用。
5.3。2 入力资源规划评价与控制的特点
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价与控制是一个连续而紧密的两个管理环节和步骤,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价与控制具有如下特征。
(1)循序渐进性
一般而言,人力资源规划往往是逐步形成的,受到企业竞争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抽象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的深刻影响。有时候企业或组织遇到无法控制的外部事件或内部因素,常常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未来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在企业不断审视已经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过程就表现出明显的循序渐进的性质。认识到这一点,企业的管理人员须有意识地用渐进的方式来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价与控制。在具体施行人力资源规划方案时就带有试验性质,随时准备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评价与控制。
(2)交互联动性
由于对人力资源规划需要进行评价与控制的因素是多种多样且相互影响的,而且人力资源规划本身就是一项与外界信息有密切联系,不断相互交流以及充分运用内外部信息的实践活动。这种交互联动性就要求企业在制定和设计本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时,既要避免出现闭门造车,根本不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需防止出现随风倒,随大流现象的出现。
(3)系统性
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价与控制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功能系统,是人力资源规划系列中的重要环节。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价与控制系统在很多重要方面有赖于人力资源规划的其他功能系统,同时人力资源规划评价与控制功能系统也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其他功能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是要求人力资源规划的逻辑形式十分完善,在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价与控制时,无论在明确问题、唤起注意、概念修订、试验分析、还是产生集体意见、制定措施和针对控制等各个阶段都必须树立起系统的观念,相互间往往是制衡的,不大可能只完成局部上的优化。
5.3.3 入力资源规划评价与控制的要求
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价与控制应该达到五项基本项目标准:客观性、一致性、协调性、可行性以及有利性。
(1)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价与控制必须做到诚实,公平,不带感情色彩,有根据和非个人性。客观性要求管理人员运
…… 在21世纪的今天,人力资源是组织的**资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组织管理的重要职能,在组织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保持方面的地位日益凸显。富有竞争力的知名外企和一些国内企业已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组织战略的层面来加以关注。但是,在我国不少的中小民营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还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发展的领域。相当多的中小型企业甚至连人力资源管理的平台都还没有搭建起来。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方面,其一,由于这些企业的生命还能靠经验和有限的政策优势得到一定的延续,因而还没有真正树立人是**资源的观念;其二,一些企业即使意识到了人是**资源,也由于缺乏受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性专业训练,懂得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人才,而不知从何着手去开发和利用好这一特殊资源。本书旨在向读者系统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通过阅读此书,读者能够理解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系统掌握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包括组织设计、工作分析、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从而使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真正成为组织的战略伙伴,在组织战略形成和执行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本书还特设专题讨论,讨论包括人力资源外包、工作生活平衡、企业社会责任和总报酬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以唤起读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编写过程中,由王晓春提出整本书的编写宗旨和框架。编写分工如下:王晓春撰写第1章和第9章,王成军撰写第2章和第8章,黄岳钧撰写第3章和第4章,理阳阳撰写第5章部分内容、方妙英撰写第6章、第10章和第11章的部分内容,贺冬怡撰写第7章、第5章部分内容和第11章部分内容。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苏中兴、李芳、穆桂斌、孙成访、王兴和张祎婧。整个书稿的统筹由王晓春负责,并由罗余才教授主审。本书得以诞生,离不开徐中和教授的督促和鼓励,在此,向她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书是一本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教材,其特点是国际性、本土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为此,本书采用的是目前国际上人力资源管理教科书的通用理论框架。同时加入本土化的内容。全书内容涵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每章都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实操性相结合。在案例的选择上,除第11章外,每章都设有精心挑选的开篇案例一个,章末讨论案例两个。讨论案例既注重与本章内容紧密联系,又特别注意了案例的构成,由此使得每章都是一个国际知名企业案例加上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本土案例,以便读者对中外企业的管理实践进行对照。每个案例都有讨论题,以便学以致用。全书*后附有精心挑选的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为读者学习和查寻提供便捷。由于作者知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疏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