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计量经济模型是指揭示经济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主要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的经济数学模型。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用于研究客观经济现象,一股可分为五个步骤。
1.根据经济理论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计量经济学方法,就是定量分析经济现象中各因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方法。因此,首先根据经济理论分析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找出经济现象问的因果关系及相互间的联系。把问题作为因变量(或被解释变量),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作为自变量(或解释变量),非主要因素归入随机误差项。例如,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替代商品价格等:投资取决于利率;消费取决于收入;产出取决于要素投入量等。其次,按照它们之间的行为关系,选择适当的数学形式描述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用一组数学上彼此独立、互不矛盾、完整有解的方程组表示。需求函数可用线性形式,也可用非线性形式。
变量选择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能否正确把握所研究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内涵。理论模型的建立主要依据经济行为理论。例如,常用的生产函数、需求函数、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等。此外,还可以根据散点图或模拟的方法,选择一个拟合效果较好的数学模型。
设定一个合理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设定模型之前必须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作科学的理论分析,尽可能使模型真实地反映经济现象实际的依存关系。对国外的计量经济模型,特别要注意结合中国的实际加以分析,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
2)模型要选择适当的数学形式
模型的数学形式可以是单一方程,也可以是联立方程,每一个方程可以表现为线性形式,也可以表现为非线性形式。这要根据研究的目的、所研究的经济问题的复杂程度以及对数据资料的掌握情况来决定。在实际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应根据所研究现象相互关系的性质,通过对实际统计资料的试验和分析,经过反复比较,选择尽可能合理的模型。 我国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设置了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这是一个包括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图书档案学6个二级学科门类和22个专业的庞大学科体系。2006年教育部的数据表明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类专业布点1518个,管理类专业布点4328个。其中除少量院校设置的经济管理专业偏重理论教学外,绝大部分属于应用型专业。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专业主要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要求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发展后劲,又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并且又要求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当前开拓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经济理论的系统化学习,特别是现代财经管理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越来越成为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高等财经教育要更加注重依据国内外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适时变革和调整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经济管理学科专业更加注重应用、注重实践、注重规范、注重国际交流;要求经济管理学科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相互交融与协调发展;要求高等财经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加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较强的人文素质及创新精神。要完成上述任务,各所高等院校需要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搞好有较高质量的教材的编写和创新。
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通过对国内大学经济管理学科教材实际情况的调研,在与众多专家学者讨论的基础上,决定编写和出版一套面向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的应用型系列教材,这是一项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