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和人的关系”,不限于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实,文学就是人生,人创造了文学,文学成为人的载体。人有多复杂,文学就有多繁富。“文学和人的关系”,有依存性、互助性,也有互毁性。这一“文学和人的关系”的理解,成为我们编选的这套作品选读的理论支撑点。遵循这一理论支撑点,20世纪中国文苑里出现的作家作品都进入了我们的编选视野,无论是哪种思潮流派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影视,都是我们瞩目的对象。但是,这一理论支撑点又并非是“有文必录”的依据。20世纪中国社会人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苦难一次次阻碍社会人生正常健康运行,一次次毁坏既成的物质文化,一次次给人的精神与心灵带来创痛。苦难也一次次使文学失去自由和谐的生存空间,一次次使作家身陷囹圄而背负过重的忧患意识与使命意识。不过,苦难对于人和文学来说,依然是一笔财富。人和文学在一次次苦难中得到冶炼,受到洗礼,不断更新。苦难不啻给人和文学的创造力以一种激发与解放。中国社会人生在20世纪太多的苦难历程中,凝结成了鲜明突出的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的主流意识。中国社会人生也正是依恃这一主流意识��胜了苦难,消解了苦难。这一主流意识形成20世纪中国文学的精神内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