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检索者和计算机之间进行的通信方式的不同,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又可具体分为脱机检索系统、联机检索系统、光盘检索系统和网络信息检索系统。
(1)脱机检索系统(offlineretrievalsystem)。脱机检索系统是直接在单独的计算机上执行检索任务,不需要远程终端设备和通信网络。这类系统通常会使用单台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装置,由检索人员把众多的检索提问集中起来,定期成批地上机检索,并将检索结果分发给用户,所以又称脱机批处理检索系统。脱机检索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储存能力都很有限,检索者必须制定完备的检索策略才能保证较好的检索效果,适用于大量检索而不必立即获取检索结果的用户。脱机检索系统于20世纪70年代被联机信息检索系统所取代。
(2)联机检索系统(onlineretrievalsystem)。联机检索系统是由通信网络将计算机检索终端与系统主机远程连接构成的主从结构式的信息检索系统。用户使用终端设备,按规定的指令输入检索词,借助通信网络,同计算机的数据库系统进行问答式及时互动的检索。联机检索系统采用实时操作技术,克服了脱机检索存在的时空限制,检索者可以随时调整检索策略,直至获取满意的检索结果,从而提高了检索效果。
联机检索系统由联机存取**、通信网络、检索终端设备组成。其中,联机存取**是联机检索系统的核心部分,由**计算机(服务器)、数据库、数据库管理和检索软件以及相应的检索服务体制组成;检索终端设备用于输入检索程序、显示检索过程、控制打印检索结果;通信网络主要用来连接用户终端和联机存取**,以实现人机对话的目的。
联机检索的信息存储,即建立数据库,就是按照一定的要求、格式和结构存放各种信息。存储信息的这些数据库,一般需要经过代码和格式的转换才能成为联机检索用的联机数据库。围绕联机数据库形成数据库的顺排文档和建立倒排文档,满足用户按不同途径查询数据库的要求。联机信息检索是存储的逆过程,用户首先分析自己的检索需求,使其成为清楚明确的检索提问,然后通过系统词表将其转换为系统语言,结合制定的检索策一略,由计算机在联机数据库中进行比较、匹配,凡是数据库中的文献特征与用户检索提问表达式及其逻辑组配关系一致的记录,成为检索命中记录。 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检索是信息管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信息检索课程也一直是一门面向高等学校所有学科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课程。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世界范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拓展了人类的信息空间,网络信息资源成为了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但是,网络信息空间的无限、无序、纷繁复杂和缺乏集中统一的组织和控制等特点,也给人们有目的地、快速地、准确地、有效地查找和利用信息资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它在给人们的信息利用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信息检索方法和信息利用带来了很大冲击。传统的信息检索工具和信息检索系统都在积极地开发建设和提供以Internet为平台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人们全面掌握现代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技术、方法和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融入当今的信息社会,成为全球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中的智者。
本书引进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内容,并密切结合网络化信息环境的特点和检索的实际需要,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尤其是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特点、检索技术和检索方法,介绍了多种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搜索引擎、网络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系统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以及对不同类型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和应用领域,为用户快速有效地获取自身需要和适用的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本书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对以上方面内容的介绍和对教材的学习,能够掌握信息搜集、分析和利用所需要的技能,并运用课程知识来达到完成检索课题的目的。本书有助于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组织能力、信息综合利用和信息评价能力,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和信息技能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各学科专业学生网络信息检索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的社会培训课程教材和广大科研工作者掌握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与技巧的实用参考工具书。
本书共分9章:第1, 2, 4, 5, 6章由隋莉萍编写;第3, 7章由肖文峰编写;第8, 9章由郭晓姝编写。全书的筹划、内容大纲的编写、组织和统稿等由隋莉萍完成。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对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参与本书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的还有玄美兰讲师、权艳新馆员,姜继忱教授也为本书的编写和顺利完成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书的编者大多都是从事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但是由于编写时间有限,而且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快速变化、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平台的不断更新,以及本书编者的水平和视野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衷心欢迎业界同行的批评指正,也恳请各位读者反馈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