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中小学教育科研概述: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体:
所谓主体是指能动地、自主地从事认识实践活动的人。主体必须是人,但主体与人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并���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作为主体存在的。人只有在具备认识、实践活动能力,按照运动规律和自己的思想意志有效地开展认识、实践活动时,才能称之为主体。主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体: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体,是指能够积极主动地、有目的地、合乎规律地从事基础教育领域内的研究活动的人。从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科研队伍状况来看,一是具有专业理论的教育科研人员,如专门的教育科研人员、高等学校的教师等;二是具有丰富领导工作经验的教育行政人员;三是教育工作实践一线的广大教师。
但在现实中,教育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似乎是不同人群所从事的不同事业,区分为进行理论研究的研究者和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在这样的体系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有的中小学教师甚至习惯于被动地听从行政领导、教育理论专家或教科书编撰者的指导,缺乏自己的见解。当然,他们也会参与一些由专职教育科研工作者主持的科研项目,但这种研究是以理论工作者为主的,对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参与性的,而不具有主体性。
任何一个**的教育改革都包括许多方面,如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的改革、观念的转变等,所有这些改革,*终都要落实到教师身上。因此,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要想使教育改革得以实施,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体。
(一)中小学教师成为教育科研主体的必要性:
究竟谁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体?时至**,仍有不少人仅仅把专职的理论工作者看作是教育科研的主体,是“设计师”、“主角”,而把中小学教师仅仅看作是“助手”、“施工队”。在中小学,部分教师也是对教育科研知之甚少,有的教师认为科研与自己无关,上面怎么说就怎么干;有的教师觉得搞科研很难、很神秘,自己没有能力与条件;还有的教师认为**应试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没有时间搞科研。中小学教师即便搞科研,大多数也是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上,或是以操作为主的教学研究与教改运作,而缺乏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