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晚清地主**革命派的社会改革思想
第二节 地主**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
一、龚自珍的更法改制主张
龚自珍(1792—1841),字瑶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在京做官。外祖父段玉裁是**汉学家。龚自珍少年时期曾从外祖父学习文字学,但他并没有走上正统考据学的路子。社会的腐败和动荡促使他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关心时政,写作针砭时弊的政论性文章,并因此引起世人的注意。1819年,他在北京师从今文经学家刘逢禄学习《公羊春秋》。今文经学微言大义的理论,使他找到了畅快地表达自己社会改革思想的手段。他写道:“昨日相逢刘礼部,高言大句快无加;从君烧尽鱼虫学,甘作东京卖饼家。”(“鱼虫学”指训诂考据学。“卖饼家”典出《三国志》魏志裴秀传注:当时的司隶钟繇不喜欢今文的《公羊传》,而喜欢古文的《左传》,他把《左传》比作御膳房,把《公羊传》比作卖饼的小铺子。)当然,龚自珍的思想不仅仅是渊源于今文经学,他不拘泥儒典,而是“方读百家,好杂家之言”。由于他的思想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汉学、程朱理学相悖,多次科考不第,直到38岁才中进士,此后仕途不畅,长期担任内阁中书、礼部尚书等闲职。1839年,他因讥议朝政,得罪了权贵,随后辞官南下。此后在丹阳县云阳书院、杭州紫阳书院教书。1841年秋死于丹阳云阳书院。龚自珍一生著作颇丰,后人将其编为《龚定庵文集》、《龚自珍全集》等。龚自珍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嘉庆、道光年间,内忧外患使清王朝的封建大厦行将崩塌。然而,权贵们和整个社会上层仍在麻木的平静中歌舞升平,他们对社会的危机、民族的危亡、人民的灾难一概熟视无睹。官吏们更加贪婪地追逐利禄,士子们仍旧在八股寸中钻营。一方面是危机四伏,另一方面则是整个统治**的腐朽和堕落。这种情况势必要深刻而尖锐地反映在清末一些比较清醒的思想家的头脑里,龚自珍就是这些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龚自珍政治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清王朝面临“末世”的揭露和批判;二是提出了��法、改制的社会改革思想。
(一)对封建“末世”的揭露和批判
龚自珍清醒、大胆地指出,当时的社会已是“日之将夕”的衰世。嘉庆、道光年间,整个社会已是满目疮痍,百病丛生。然而,统治**却看不到也不愿意承认这一严酷的现实。一般的封建文人则粉饰太平,“和其声以鸣**之盛”。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龚自珍敏锐大胆而又深刻地向人们描绘出一幅清王朝急剧走向衰落的社会图景。他在《西域置行省议》中写道:“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蹙。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又或餮菸草,……取诛戳,或冻馁以死;……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奚暇问年岁?”针对一些封建文人粉饰太平的论调他指出,从表面看,当时的社会“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而实际上是“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衰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