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章 “和谐”思想的产生背景及其主要特征
一、“和谐”论的起因
美国史学传统的影响
学术氛围的影响
二、“和谐”思潮的特征
三、“和谐”思潮的时代定位
四、“和谐”论与美国例外论的本质区别
第二章 布尔斯延的“和谐”思想
一、美国文明的生成模式
共同的历史根源
超越地理模糊性
殖民者共同文化特征的形成
社会成员间的相互责任感
二、美国文明的延续模式
盎格鲁-萨克逊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社区的作用
调和精神对冲突的稀释作用
第三章 批判的“和谐”论者——理查德·霍夫斯塔特
一、批判的“和谐”论之起因
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影响
政治背景
学术经历与思想背景
二、“批判的‘和谐’论”之构架
托克维尔的影子
贯穿始终的“和谐”主题
独特视角——对社会科学的借鉴
三、霍夫斯塔特思想的主要意义与缺陷
第四章 超越自由主义的尝试——路易斯·哈茨及其“和谐”思想
一、哈茨理论的概念框架
洛克自由主义
封建主义
辉格主义
二、哈茨理论的冲突情结
自由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对立
自由主义与辉格主义的对立
三、哈茨“和谐”论的内在特征
既定性原则
自由主义的单一性
革命与内战的作用
第五章 “和谐”思想中的国民性格研究——戴维·波特的尝试
一、波特理论的概念构架
国民性格概念
富足概念
民族主义概念
二、波特“和谐”思想的主要特征
富足因素的决定性影响
国民性格的既定性
对冲突的处理
革命与内战的影响
三、波特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第六章 “和谐”史学的衰落及其遗产
一、衰落的原因
初始动机的局限性
冷战的痕迹
缺乏组织
新史学流派的冲击
非历史学科的影响
二、“和谐”论的遗产
关键术语解释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