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文入学士为得一方“一日相亲,终生为伴”的佳砚,常费煞苦心。**,寻寻觅觅,为获一方上品位的占砚,或为考证一方古砚的奥秘,又让多少藏家华发早生。对此,藏砚奇人、湖南邵阳市民间收藏家胡彬彬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
他八十年代未开始收藏占砚,其因一是学养气质使然,他大学中文系毕业,对占文化情有独锺;一是身为普通小公务员,玩青铜、瓷器经济底子太薄,而古砚有时尚可低价买进,只看你的眼力及与砚的缘份了。
为了收砚,他东奔西跑,曾一年跑烂了十一双鞋。他为所藏的“宝贝”,前后背烂了七个挎袋。
收砚愈多研究愈深,他愈觉得.方佳砚**是有品性灵性的。一日,他在灯下考证一方宋砚的铭文而不能释疑,不禁摇头对古砚叹息道:“你呀,真太深奥了,我读不懂你呀!”妻子正好进来,望着夫君那副痴像,佯装生气地说:“你呀,读懂过我么?”他这才猛地从古代返回现今。
1995年夏,胡彬彬经人引荐,往湘北小镇一老者家去看砚。老者自言其父原为洛阳名士,抗战期间返故坚蜗居,所藏砚及其它文物均为**。胡彬彬断定那方黝黑的品相平平的砚,是一方古歙砚。看背面,铭文清晰可见:“天保尔定,亦孔之固。此石得之兰溪天保山,摘经语铭之。香山居士琢。”运笔古雅,沉稳方正,刀迹勾画,利落飘逸。胡彬彬来不及细想铭文的意思,“香山居士”的名款已让他心跳加速:“香山居士”不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么?一番讨价还价,他终将砚收入囊中。
整整四年,胡彬彬都在研究考证此砚。他泡住故纸堆里查找,他跑到浙江兰溪一带去寻天保山,他在杭州图书馆翻遍有关资料,又去请教当地的文史工作者……随着考证的深入,一个让人惊喜的结论如拱出云雾的月亮,在眼前闪亮:白居易于公元822年五十一岁时出任杭州刺史,曾途经兰溪;史载诗人善书法,爱石善琢。他拿铭文与现存白居易手迹比较,神韵酷肖,风格一致。
1999年5月,胡彬彬怀揣“香山居士”砚,前往天津艺术博物馆,请文化部指定的中国古砚古碑帖鉴定专家、古砚鉴定权威蔡鸿茹和其它专家做厂种种科学鉴定,*终肯定了这方砚为唐白居易遣珍。
要说与砚有奇缘,当数1995年夏在贵州崇江县。胡彬彬经人介绍,走了三十多公里山路,来到.农家,可宅人将所藏古砚早两天卖给了文物贩子,他只得垂头丧气返回。路经花边寨遇暴雨,胡彬彬在一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家躲雨。老人好客,斟自制苦丁茶为客人解暑。胡彬彬在进屋前摔了。跤,一身泥污,怕弄脏老人的凳,便在门边一石墩上坐下,闭目小憩。片刻,一声惊雷,胡彬彬睁开眼睛,朦胧中,发现对面牛栏用乱石堆砌的基脚问,有一块像砚的东西被挤在裹而。他走近仔细辨认,果然是块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