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历史人物评价,古今往往异趣。盖时代既殊,观点随之而变,固其宜也。明清之际,桐城方密之以智才思照耀一世,然身后品藻则已屡经改易。当乾隆之世,汉学鼎盛,四库馆臣极称许《通雅》,所重者显在其考证,此**期也。密之早年治学,博雅所及,兼通物理,与并世耶稣会诸子颇上下其议论。“五四”以来,远西郯子见重于中土,言密之者率多推其为近世科学与音韵学之先驱,此第二期也。洎乎*近,学风再变,思与社会之关系*受治史者注目。密之少负澄清天下之志,接武东林,主盟复社,言思所涉,遍及当时社会问题之各方面,则宜乎今人之特有爱于密之者转在其为一时代之先觉矣。此第三期也。
然当密之生前,其自期果何如乎?同时流辈之视密之又何如乎?就史学立场言,此皆*先当知之事也。密之《史断》篇尝云:“尚论古今,贵有古今之识。考究家或失则拘,多不能持论,论尽其变。然不考究,何以审其时势,以要其生平?”故未密之一生遭际而��论其学术,其事终为有憾。不幸密之事迹在晚明诸遗老中*为隐晦,三百年来不仅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