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观察某一事物时,总是从外部特性入手,由粗犷到细微。首先学会认识它,运用它,用它来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所要实现的功能,然后再去追究内部的细节。我们正是遵循认识事物的这一常理,去学习模拟电路,从系统入手、从应用入手,掌握*重要的技术和知识。对于模拟集成电路的外部特性及应用技术,要求打好基础,举一返三,灵活运用。将这部分内容提前教学,就是要将其置于*重要的位置,为融会贯通、举一返三、灵活运用创造时间和空间的条件。
**章 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电子系统组成和信号处理,模拟信号的放大、放大器模型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描述等基本概念,并简单介绍当前仍为改善放大器性能的重要手段——负反馈方法的应用。
1.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也可以说“信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则是“信号”的具体内容。例如:音频信号可以传达语言、音乐等信息,图像信号可以传达人类视觉系统所反应的图像信息。“信号”有非电物理量信号和电信号之分,如光、温度、压力、流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属非电物理量信号,而电信号一般指的是随时间变化的电流或电压,也包括电容器的电荷、线圈的磁通,以及空间的电磁波等。非电物理量信号可借助“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以便于进一步加工、处理和传输。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电气、信息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重要的学科技术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实施宗旨是“打好基础,学以致用”。所谓“打好基础”,是指“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课程要为后续课程(如“通信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等)做好准备;所谓“学以致用”,是指众多的电子器件和电路,特别是集成电路要“直面应用”,即直接为工程应用服务。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课程有了不少进步,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新概念、新方法难以建立,内容多,影响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究其原因之一是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衔接出现了问题。“电路分析基础”课程重模型、重拓扑结构、重线性分析,而“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课程引进了实际的非线性器件,其电流方向、电源电压、元件取值、电路结构都有颇多的限制和实际讲究,再加上工程估算法,对于习惯于严格数学运算的学生来说摸不到头绪,很难适应。“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课程一开始,就呈现给学生太多的“微观”、太多的“细节”,以“阻容耦合放大器”为主要分析对象又将**紧固在分立元件电路上,人们一直在强调“削弱分立,加强集成”,而实际上真正学到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时,课程也接近尾声,学生要想深入研究集成电路应用已失去许多宝贵的时间,而加强“集成”也仅仅是成为一种“愿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