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性问题的公共化
由于性别歧视以及科技发展本身的局限性,传统社会中妇女更多地局限于家庭等私人领域,相应地,妇女问题更多体现为私人问题,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关注。但是,当今时代男女平等的思想越来越深入,妇女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男性平等共处的机会越来越多,大量妇女走出家门参与到了社会化大生产之中。这一方面促进了男女的真正平等,但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大量女性问题的产生。与传统妇女问题比较起来,当代妇女问题不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而且,这些问题更多地体现为公共问题,比如女性的教育问题、就业问题、退休问题、婚外性关系问题等,事实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女性自身的发展,而且进一步影响到了男性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和谐。
2.女性问题的差异性
有些人不赞同发展妇女社会工作,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男人和女人都隶属于人这个属性,妇女和男人在本质上没有根本性差异,所以,妇女的问题和男人的问题可以用一种共同的方法来解决。妇女的问题比如教育、就业、犯罪等问题已经包含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戒毒社会工作等专项社会工作之中。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假设,因为它完全忽视了女性与男性的差别,相应地,也完全抹杀了女性问题的特殊性。
很显然,这个假设更多地是建立在男性社会的性别歧视基础之上的。在传统的男性社会中,女性更多地是屈从于男性,因此,女性的声音被淹没了,女性的形象被遮蔽了,女性的问题也被理所当然地同化了。根据女性主义的研究,与男性比较起来,女性发出的是不同的声音,女性展示的是不同的形象,女性遭遇的是不同于男性的问题。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够简单地以男性的眼光来审视女性,不能够用在男性中证明成功的方法来处理女性的问题,而应该开发出专属于女性的工作理念、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
3.妇联工作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妇联承担了我国妇女工作的几乎所有内容,在集体主义为主导的传统社会中,在妇女群体同质性很强的社会中,在妇女的需求相对单一化的时代中,妇联曾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今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质社会逐步为异质社会所替代,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同样也表现在妇女群体中,如今的妇女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层次性特征,而且妇女自身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样,所有这一切都使传统的带有强烈行政色彩的妇联感到极不适应,无法真正满足妇女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需
…… 2000年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急剧增加,每年有近万名学生进入社会工作专业学习。与之相关,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各方面的教师也进入社会工作领域。现实向我们提出了编写社会工作系统教材的任务,加上1988年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已有十多年的发展,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教师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已有不少积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决定集中各校**教师编写社会工作专业系列教材。这一计划得到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支持,也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一贯支持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香港凯瑟克基金会也慷慨资助了这一项目,并将其纳入“2001-2006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计划”。在各方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织高校社会工作教师协作努力,于2006年出版了作为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的8种教材,并获得了社会工作专业师生的好评。
实际上,在上述主干课程教材编写之初,我们在咨询国外专家关于课程建设的意见时就已经发现,国际上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已经转向“以问题为**”。他们已经开始围绕问题,用整合方法组织教学和进行实习。但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后发展”特点,使得我们不可能在尚不了解社会工作基本方法的情况下跳到社会工作教育和实践的“整合模式”。然而,国外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经验使我们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