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句义
431 句义的构成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但句子的意义不等于句内各个词义的简单相加。所以,语义学不但研究词义,而且把句义作为自己的重要研究对象。一个句子的意义除了组成句子的各词的意义外,还包括另外两层意义。一是句子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一是句子内各成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从语义成分来说,句子(这里指单句)通常包含述谓成分、指称成分与情态成分三个部分。述谓成分是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的谓语,这是句子语义关系的核心;指称成分是句子中名词性单位或作用有如一个名词的其他成分,指称成分在语义上都围绕谓语而存在,或者直接与谓语有句法和语义关系,或者通过介词引进与谓语发生关系。情态成分包括能愿词、某些副词、体助词和语气助词,其作用是说明动作、事件等与现实世界及说话者态度的联系。
句子的语义关系,主要就是指称成分和述谓成分之间的关系。现代语言学把与述谓核心发生一定关系的指称成分叫做题元。题元和谓词的语义关系实际上是外部世界中事件结构或命题结构的反映,如“施事”题元就反映了所指的名词性成分是动作的发出者。外部世界中事件或命题的种类是多样的,但从语言表达规律的角度讲,事件或命题结构中的语义关系大致可以归为有限的几个主要类别。题元结构是句义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也是沟通句义学和句法学的重要枢纽。
句义的另一个大方面是句子内各成分与外部世界及说话者本人态度的关系。对于句子内的指称性成分来说,主要就是语言单位的指称意义。例如,“打了这个人”中的“这个人”表明所打的人是听者说者双方都能确定的个体,而“打了一个人”表明说话者认为听话者不一定能确定所打的人是谁。用指称义术语来说,前者就属于有定成分,后者就属于无定成分。对于句内的述谓成分来说,与外部世界和说话本人的关系就是句子里的各种情态,包括行为或事件的体貌、模态(可能性等)、语气等。由于述谓成分是句子语义结构的核心,所以加在述谓成分上的情态成分语义上也常是指向整个事件或命题的,有的情态成分则本来就是加在整个句子结构上的,例如句末的语气助词就是加在整个句子上的。 本书是一本新体系的现代汉语教材,编写的原因就是感到原来的同类教材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过于陈旧。本书199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以后,得到了语言学界和许多大学现代汉语教师的关注,吕叔湘先生、施关淦先生亲自对此书作了中肯的评介(见《中国语文》1991年第2期:《评介新出高校教材(钱乃荣主编)》)。我们非常感激语言学前辈对我们的支持和鼓励。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很多教师来信热情希望我们坚持改革创新的立场,将此书修订重版。我们衷心感谢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我们的修订本。
处于世纪之交的大学现代汉语教学,无论是教师的知识水准还是学生的知识起点都比80年代有较大的进步。大学“现代汉语”教师队伍中博士毕业的年轻学者已经越来越多,他们都具有较新的现代语言学知识素养,学生们在中学的语文基础训练水平也比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在60年代知识结构下形成的“现代汉语”教材再修修补补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需求,到现在改革教材的愿望也比10年前显得更为迫切。“现代汉语”这个名称是沿用文科大学基础课大纲规定的教材名称的,其实这个名称本身有歧义:一种理解是现代汉语的训练读本,它的目的是教人学会现代汉语;另一种理解是“现代汉语学”省去一个“学”字,它的目的是总结汉语规律和特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汉语面貌,它是一门理论科学。在中国的文科大学里教学的“现代汉语”当然应该是后者。我们应该注重“现代汉语”教学的科学性和现代性。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总结探讨“现代汉语”的特点和各种规律,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研究“现代汉语”的创新能力,而不是进行一种语言培训,运用一些固定的规则去规范言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