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时空聚焦法门寺
溯源而上:释迦牟尼与佛之舍利
古老的印度河文明,遗世独存近千年,终于在公元前l500年前后,因洪灾和雅利安人的侵入等多种原因而衰落。
入主印度河地区的雅利安人,俯瞰着被征服的土地和人民,构建起尊卑有序、高下有别的四大世袭种姓制度,即祭司(婆罗门)、武士**(刹帝利)、平民(吠舍)和奴隶(首陀罗)。等外之民统称贱民,包括从事渔猎、屠宰、承办丧事之类各色人等。以因果报应和转世再生为基本原则的种姓制度,是当时印度宗教制度的基石。
公元前6世纪,基于对这一制度的否定,释迦牟尼开创了佛教。佛教传播流布到今天,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
佛祖的诞生与涅槃
佛或佛陀,梵语Buddha的音译,意为“觉悟者”,佛教即为佛陀的教义、理论及其传承方式,是先觉者对后觉者所施予的教育。佛教重视觉悟,认为人之烦恼(苦)皆有因缘,众生沉沦于苦迫之中,永世轮回不已,正所谓“苦海无边”。唯有断灭贪、嗔、痴方可脱离轮回,达至涅槃(清凉寂静,了却烦恼)。佛教认为,释迦牟尼在此生之前,已经历无数世的艰苦修行,终成正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