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医学细胞生物学
一切生命现象都是以细胞为基础表达的,尽管医学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然而生物大分子只有在细胞的整体水平上才能发挥其功能,因此医学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无法离开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和整体之间的桥梁,为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的主要对象,也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因此,在阐述医学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之前,首先介绍与医学研究关系密切的细胞学三大研究课题,即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
**节 细胞周期及其调控
细胞增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种族的繁衍、个体的发育、机体的修复等都离不开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是通过细胞周期(cell cycle)来实现的,而细胞周期的有序运行是通过相关基因的严格监视和调控来保证的。
细胞周期指由细胞分裂结束��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时间。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包括有丝分裂期(mitosis,简称M期)和分裂间期(interphase)两个阶段。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周而复始地重复着。M期包括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过程。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复制的染色体被分到两个细胞核中,胞质分裂则是将整个细胞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分裂间期实际上是新细胞的生长期,根据新细胞从开始生长起到分裂前期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可分为:Gl期(Gapl phase),即从M期结束到S期开始前的一段间歇期;S期,即DNA合成期(DNA synthetic phase);G2期(Gap2phase),即DNA合成后(S期)到有丝分裂前的一个间歇期;暂不分裂细胞则进入G0期(图1—1)。 根据Shemer 1997年提出的较为公认的观点,科学的定义是:为描述或解释过去及现在观察和引申到的现象而设计的一套方法,其目的是构建一个能经受反复验证的知识体系。既然是要经过验证,就必须采用科学方法。近来将科学与技术并列,称为科技,可见科学与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所言:科学方法是穿山的“路”、过河的“桥”,只有经由它,才能将活化、超越、创新的知识付诸实践。而医学正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研究需借助于大量研究手段和技术,为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于1999年开始为医科研究生开设了《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以及为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了《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课程,既有技术理论的课堂讲授,又有实验课的操作、讨论与辅导,还有研究生课题的设计和技术指导。课程自开设至今一直广受欢迎,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还编写了技术理论和应用讲义,通过这些年的应用,不断地加以补充和修改,形成了目前的教材。既包括了*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细胞学研究方法,如各类核酸杂交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及免疫荧光技术,增加了较新的技术,如芯片技术、基因组学技术、RNA干扰技术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方法;同时还通过应用篇的转基因动物、基因诊断与基因**来整合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
医学研究的发展先从大体解剖、组织、细胞、亚细胞,到目前的分子水平,经历了300多年时间,人类一直怀着好奇,想不断揭开自身的神秘面纱。现在,我们又要回到细胞水平、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来探索生命的奥秘和尝试创造生命奇迹。医学也就从解剖、细胞、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工程、系统生物学到整体医学,一路走来。而细胞和分子正是我们目前所处的交汇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现代医学研究的基础,因此在本教材的前半部分简单介绍了医学研究**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基础与进展,为应用这些技术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些背景知识。
综观医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大致可分为3个学派:①结构学派,认为只有阐明细胞、亚细胞、分子,乃至量子的结构,才能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②信息学派,认为生命现象的一个重要活动是信息流,因此认为生命现象的本质是信息的形成、传递和演化;③层次学派,认为生命活动是有层次的,即大分子、细胞、细胞间直至人体这样几个不同的结构层次,各个层次有着不同的规律。从目前的生物学和医学的进展来说,结构、层次和信息都是无法隔绝的,而是相互联系和互相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