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土地权利配置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土地权利配置论

  • 作者:汪军民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1998
  •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 页数:287
  • 定价:¥23.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关于研究“土地权利配置论”的专著,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书中具体包括了:我国土地利用制度的现状、土地制度变革的特征分析、土地利用制度的法经济学基础、土地用益物权初始配置的法经济学分析、土地征收的法经济学分析等内容。
    文章节选
    **章 引论
    二 研究意义
    本文的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资源,土地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基础。《物权法》中,以土地为对象的法律制度贯穿始终。因此,土地制度在《物权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物权法》的颁布,为我国未来土地制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然而,现行的《物权法》无论从形式到内容,还是从条文到结构,都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一些社会矛盾或者社会关注的问题,并没有纳入《物权法》调整的范围。
    其次,就法律本身而言,土地用益物权制度的完善需要处理好现行法律之间、政策与法律之间、所有与利用之间、公平与效率之间等多方面的关系。建立符合我国现实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用益物权制度,不仅要进行理论创新,而且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再次,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匮乏的**,土地利用中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经济发展不断地占用农地,使耕地资源受到威胁,农地非农化规模不断扩张;另一方面,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浪费土地资源等现象时有发生。面对土地利用中不公平、不合理、效率低的状况,制定规范土地公平分配、有效利用的法律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
    目录
    **章 引论
    **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 “制度”的内涵
    二 “土地制度”的内涵
    三 “土地利用制度”的内涵
    四 何谓“法经济学”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法经济学方法:历史与现状
    二 新制度经济学方法
    三 历史分析法
    第二章 我国土地利用制度的现状
    **节 我国现代土地制度的变迁轨迹
    一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土地制度的法律和政策
    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法律制度和政策
    三 土地制度变革的特征分析
    第二节 我国现行立法中的土地利用制度
    一 土地利用权的宪法保护
    二 《民法通则》之规定
    三 特别法之规定
    四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之规定
    五 司法解释之规定
    六 《物权法》之规定
    第三节 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土地利用制度的法经济学基础
    **节 土地利用制度的法经济学思考
    一 土地存在的意义在于利用
    二 土地利用的实质是实现土地资源配置和土地权利配置的*优化
    三 土地利用制度是土地制度的**环节 ——兼论古代土地制度的特征
    四 土地利用制度的私法路径——用益物权制度
    第二节 土地利用制度的价值评判
    一 对“公平与效率”的解读
    二 上地用益物权制度的评判标准
    第三节 土地用益物权制度的权利配置理论
    一 土地用益物权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理论基础
    二 土地用益物权配置:法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三 土地用益物权配置原则
    四 土地用益物权配置体系
    第四章 土地用益物权初始配置的法经济学分析
    **节 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问利用权配置分析
    一 影响土地利用的经济因素
    二 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的经济理由
    三 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的路径分析
    四 在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第二节 土地用益物权初始配置中权利主体动机分析
    一 发包权配置的合理性分析
    二 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人的利益驱动
    三 “抛荒”现象背后的经济原因
    四 无偿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主体分析
    五 宅基地使用权分配的依据分析
    第三节 土地用益物权初始权利配置的效应
    一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合理性分析
    二 “30年不变”的权利期限效应
    三 宅基地使用权无偿取得的效应分析
    第五章 土地用益物权流转的法经济学分析
    **节 土地用益物权流转的动力机制
    一 十地规模经营
    二 土地市场规律
    三 人地矛盾运动
    第二节 土地用益物权流转方式分析
    一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分析
    二 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分析
    三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经济逻辑
    第六章 土地征收的法经济学分析
    **节 土地征收的经济理由
    一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 对土地征收制度的经济学解释
    三 对“公共利益”问题的再思考
    四 对土地征收目的的质疑
    第二节 土地征收补偿原则和补偿标准分析
    一补偿原则
    二对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分析
    第三节 土地征收制度中的类型分析
    一 基于公共利益目的的农村土地征收
    二 基于公共利益目的的非农村土地征收
    三 基于非公共利益目的的农村土地征收
    四 基于非公共利益目的的非农村土地征收
    第四节 土地用益物权征收制度的完善
    一 土地征收补偿类型的规范与统一
    二 土地征收补偿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第七章 土地用益物权制度体系的完善——以《物权法》为例
    **节 对《物权法》中土地用益物权制度的评析
    一 《物权法》中土地用益物权制度的创新
    二 《物权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物权法》与其他土地法律的分工
    一 土地用益物权制度的立法变迁
    二 《物权法》与《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分工
    第三节 土地用益物权制度立法**探讨
    一 土地用益物权的规范**
    二 《物权法》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应当规范的内容和立法**
    三 《物权法》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应当规范的内容和立法**
    四 《物权法》中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应当规范的主要内容
    结束语 建立以土地利用为**的、富有效率的、公平的土地物权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