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

  • 作者:许桂清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0830
  •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01日
  • 页数:206
  • 定价:¥24.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面对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道德教育话题,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美国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其实践发展,深入分析了美国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其运演发展的前提,阐释了美国道德教育的丰要理论及模式,论述了美国道德教育发展中的利弊得失,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的框架,较为系统地审视和研究了美国道德教育的走势,旨在为我国的道德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书是关于研究“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的专著,书中阐释了美国道德教育的丰要理论及模式,论述了美国道德教育发展中的利弊得失,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的框架,较为系统地审视和研究了美国道德教育的走势,旨在为我国的道德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文章节选
    **章 美国当代道德教育理念透析
    **节 美国的道德与道德教育理念
    一 理念与教育理念
    (一)理念
    “理念”(idea)一词由西方译述而来,源于古希腊语,其原义为“形式”、“通型”等,指一个人所看见的事物的外观和形状等,从荷马史诗至哲学家苏格拉底都常在这样的意义上使用此词。苏格拉底之后的柏拉图把它变成了一个专门的术语,形成了他的理念论的哲学体系。在此后,康德解析了与这一词相近及相关概念的区别,而黑格尔对这一词又作了进一步的论述。“理念”这一词被引用到英语后,内涵有了延展,被赋予了精神、信仰、认识、观点等含义。在中国,“理念”这一词的引用是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开始的,他把理念与神圣、德化并提,把它视为一种至真至善的精神境界或精神力量。之后,**散文家秦牧也曾用过此词,把“理念”看作与形象思维相对应的抽象思维活动。《汉语大词典》中把“理念”解释为理性概念。总结起来,可以这样认为:“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综合性的哲学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是指引人们从事理论探究和实践动作的航向,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的认识与观念体系,也即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思想观念或哲学观点。这一概念在我国近几年使用频率不断加大,特别是在教育领域。
    ……
    目录
    主编前言
    **章 美国当代道德教育理念透析
    **节 美国的道德与道德教育理念
    一 理念与教育理念
    二 道德与道德教育
    三 美国道德教育的两个视角
    四 美国道德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 美国当代关于道德教育问题的争论
    一 道德是否可教的争论
    二 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第三节 美国道德教育的根源
    一 多元文化是美国道德教育的源头
    二 宗教是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的前提
    三 实用主义是美国道德教育的核心
    四 个人主义是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的结果
    第二章 美国道德教育形成的历史条件
    **节 美国早期道德教育的形成
    一 美国早期道德教育
    二 美国早期道德教育的革命
    三 公立学校的建立
    第二节 宗教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一 公立学校和星期天学校的互补
    二 基督教和公立学校
    三 道德教育与宗教派别的关系
    四 教育与关于教堂和州之间关系的法律
    五 非宗教派别反面的影响
    第三节 学校道德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 初等教育的改革
    二 高等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转轨
    第四节 道德教育的衰退与发展
    一 道德教育的弱化
    二 道德教育的复苏
    三 高等教育模式的变化及道德教育的当前形势
    第三章 美国道德教育的理论及模式
    **节 美国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 理性主义与永恒主义的道德教育理论
    二 实用主义与改造主义的道德教育理论
    三 人本主义的道德教育理论
    第二节 美国道德教育模式
    一 **类模式
    二 第二类模式
    第四章 美国道德教育的得与失
    **节 美国道德教育的经验
    一 理论上的成功之处
    二 实践上的可取之处
    第二节 美国道德教育的危机
    一 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美国理念的矛盾冲突
    二 理论在实践上的落差
    第五章 中美道德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比较
    **节 中美道德教育理念比较
    一 中关道德教育思维方式的比较
    二 中关道德教育中价值观念的比较
    第二节 中美道德教育实践的比较
    一 中美学校道德教育的比较
    二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的比较
    三 中美教师道德教育的比较
    第三节 中美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 道德教育重要性被广泛认同
    二 道德目标和内容的制定更加关注社会与人的发展需求
    三 重视个体道德体系的建立是两国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四 两国都把学校道德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
    主 要阵地
    五 两国都在关注着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
    第四节 美国企业道德对我们的启示
    一 企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二 美国企业道德思想
    三 美国企业道德的趋势
    四 中国企业道德面临的问题
    五 加强与重视中国企业道德的建设
    六 中美企业道德面临的共同课题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