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德胄文化的本质、结构和特征
本书的核心概念是德育文化,即我们把德育视为一种文化存在,文化性是德育的本质属性之一,也代表着我们以文化的视角重新阐释德育。解析德育文化的结构和特征,对德育产生的历史探源,对德育过程的精神生产属性的认定都确证了德育的文化性质。
从文化的角度看,人的任何行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之一就在于它的背后有强大的思想运动,有一定的文化支撑。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在文化视野的观照之下,都在意义和价值的笼罩之中。人是一种文化存在,他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在普遍的意义上都存在着根据和目的,这些根据和目的都需要有它文化上的解释和支持。没有文化对人类行为合理性的论证,尽管它存在,但它可能被视为无价值,因为在一定意义上,这种活动很难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相区别,因而很难具有属人的特性,从本质的意义上,其继续存在的合理性就要受到质疑。文化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文化提供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提供了人们社会行为的一整套模式,提供了关于自然界、社会、思维的规律性认识。可以说,“文明实际上是人的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存在论条件,没有文明就没有人真正作为人的生活。文明的各种形式,诸如科学、技术、法律、伦理、艺术、数学和哲学等,已经构成生活价值的存在论前提。如果没有这些文明形式,每一个人将从根本上缺乏实现自由所需的行动和思想空间”。①
人类活动的文化性特征构成了德育文化存在的前提,因此,文化对于德育的产生、创制及实现的巨大价值和功能是应当得到充分认识的。在这个意义上,文化是德育的本性之一。
德育文化是一个描述德育从泛政治化模式向文化德育模式转变的一个概念。从研究范式上它要实现从泛政治化思维向文化思维的转变;由过去的泛政治化导向实现德育目标,转变为以文化样态实现的德育与人的精神成长需要、与社会文化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从以社会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从注重德育与社会存在的外在联系、德育单纯被政治决定的地位转变到更加注重德育自身相对独立性和文化发展规律等等,以文化方式实现德育求生存、求发展的宏大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