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之书:人生有100种打开方式》 04 我们的认可跟我们自己的实际选择已经分裂 当代文明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宣扬我们每个人都要很快乐。但是,在古典文明看来,不是这样的。无论是东方 的文明,还是西方的文明,都不认为人活着是要追求快乐的, 而是说人活着要跟天地保持某种和谐。这又回到了对天、地、 人“三才”的理解。 现代文明几乎把所有的人、所有的文明都纳入了一种消费 模式当中。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希望你表面快乐起来,但是要付 出很大的代价。从长远看,暂时的快乐、开心带来的是忧郁,甚至是灾难。 古典文明总说活着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活着要去求道、悟道,要成为道,甚至要去传道、布道。当代文明则说,你可以不断地消费,在消费的过程中你会觉得很愉悦,会觉得全世 界都变成你的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好像很难挑战它,只能去适应它,但是未来怎么办,我们都不知道。 目前来看,这种消费模式的文明只是一种过渡形态。所以我觉得,是否参与“内卷”的生活,是否参与消费模式的生活, 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做出选择的。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和 我的北大同学当年都怀着雄心壮志,要做立法者,起到矫正这 个世界的作用。我们在传道、悟道的过程中天然地会成就自己。 后来大家分道扬镳,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被时代的大浪淹没,只 有少数人还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也只有这 些人*后做出了一点儿成就,浮出了这个时代的水面。 另外一种现象也很有趣。以胡赳赳老师为例,他付出了很 多努力,吃了很多苦,现在终于成为一个大名人,很多人都很 佩服他,但是他们自己不会选择胡赳赳老师这条道路。这是我 们当代人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的认可跟我们自己的实际选择已经分裂了。 05 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大事, 真正的大事在你自己的内心里 人类的文明有好几个阶段。在**个阶段,人活在天地之 间,巨变指的主要是天灾,比如地震、海啸、洪水、瘟疫,等等。我们其实正在经历这样的巨变,比如温室效应、疫情的流 行等。还有一种巨变,就是人祸。这两种巨变我们都已经体会到了,现在我们又在同时体验第三种巨变,就是技术文明给我 们带来的大变化。比如,炒股的朋友特别喜欢炒技术股,像汽车、新能源、生物基因等领域的股票。这就说明,技术板块给 人类文明带来的价值非常大,以至成了价值**的地方,把大 家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变化,那就是人们越来越 不愿意像古典时代的人那样生活了。比如,现在有的“90 后”“00 后”都不怎么想找对象,更别提结婚、生孩子了。他 们适应了技术文明的需要,陷入了一种消费模式。这种变化是 非常大的。对于这种变化,未来大体的模样是什么,我们现在都说不上来。 长远来看,比如从三千年、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面看,我 们还是应该乐观一点儿、积极一点儿。即便我们被天灾、人祸以及技术绑架,但是我们的生活跟五千年前、三千年前的人类相比,还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虽然这一代人或者下一代人不喜欢结婚,不喜欢生孩子,但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可能不久以后,大家还是会回归之前的状态。 在当下的巨变当中,我们的坐标和基石都有点儿模糊。我 们应该回到一种大时间的状态,在几千年的文明状态中寻找更 有力、更靠谱的东西。这是我对巨变的理解。 我经常引用荣格的一段话,其大意是说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大事,真正的大事在你自己的内心里,只有真正完成某种彻 底性的转变,才会有所谓的大事发生。 我们特别容易活在一个大的趋势当中,经常处在等待大事 发生的状态,时间都在这种等待中被耗掉了。很少有人能够按 照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路径来活。 《安顿之书:这个世界一定与你有关》 十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那些永恒 的女性》,那篇文章曾感动过一些人。对我来 说,那篇文章重要的不仅是女主,还有男主的 一些话。我至今仍记得其中一句 :“现在我想起 她的生平往事,常常忍不住流泪。我们生在这 么一个喧器浮躁之世,用变本加厉的喧嚣浮躁 来浪费自己的生命,浪费自己的知识、能力和 才华。” 对我来说,这是对我这一代人*重要的拷 问。我至今仍以此为底线。在五十知天命之年 前后,我一如继往进行着自己十年一周期的生 命突围,突围成功后,我也会意识到自己的惨 淡,自己的天命,四顾苍茫依旧,一无凭借依 旧。我有时甚至觉得愧对造化赋予我的知识、 能力和才华,这是我静夜扪心,每每痛惜不已 的原因。 我知道我并不重要,但这个世界一定与我有关。这个世界走到今天,有我的参与。 借一百年前的义人之问,这个世界会好吗?它 的好与坏必然跟我有点儿关系。借用三四百年前的哲人之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千年 前的哲人则说过,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两三千年前哲人也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入世或出世,世界都跟我们有关。我*近几年 研读节气时间就发现,在视听世界之外,香味 触法世界更能让我们知道自己跟世界相融无间。 在四十不惑之后的几年,我明白了人生极 为重要的意义在于“理解并实现人类的才能” (历史上轴心时代的诸子、秦汉魏晋的风流、唐 宋的觉悟乃至诗词、乃至明清的良知良能和知 行合一,都多少如此)。如今十年过去,我做得 差强人意。科学证实,人脑的进化史是从本能、 关注自身发展为更抽象、更关注普遍的事物。 今天的我们越来越清楚,如果我们不能关注更 为普遍的事物,我们就难以获得智能时代的智 能生命。 这也是我愿意跟读者继续分享我对抽象或 普遍事物看法的原因。感谢我的太太余玲,感 谢大盛老师将这些分享整理出来,感谢王景霞社长、彭明哲兄、宣佳丽老师、高磊老师等人 的热心出版。希望我的文字及其用心对读者多少有用。我年轻时写过这样的文字 :“生活就这样从容地向前,在我们专注的地方,日子仍会缤纷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