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
孔子整了整衣冠,掸了掸衣上的灰尘,而后,迈着稳���的步子走进教室。 他一面走,一面想:今天要和我的学生讨论什么话题呢?
进了教室,他的目光从学生身上一一游过。 这些学生呀,有的尚且稚嫩,有的早已饱经沧桑;有的穿着极为朴素,有的则穿着华丽。 可他们都在注视着孔子,脸上写满期待。 什么样的话题,才能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呢?每个学生渴求的眼神,似乎都在催促着他赶紧开始。 他忽然想到,这些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跟随自己,为的不就是认知和求道吗?那么今天,就从“学习”开始吧。
“大家说说看,如何才是真正的学习呢?”孔子看着这群学生,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伯牛率先开口了,喘着气说道:“学习,不就是学到新的知识吗?有什么方法吗?”
孔子笑笑,这个伯牛身体不好,学习倒是蛮积极的,平时除了子路,在同门中他倒符合他的一贯作风。 孔子看着这个病恹恹但一脸温和的学生,又看看稚气还未褪去的颜回,不禁一笑,道: “回,你认为呢?”
颜回站起,朝孔子拱手而拜,缓缓道:“学生愚钝,尚且不知学习有何种方法。 但是学生认为,学,不仅仅是学得道理和技能,而且要能将所学付诸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
“不错!”孔子点点头,示意颜回坐下,“所谓‘学’,其实*为重要的不是学得新知识,而是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印证我们的所学是否正确。 而‘习’,也不仅仅是练习,而是要在‘习’中逐渐体会 ‘学’,接近‘学’,这样我们内心才会有那种知‘学’、知‘道’的愉悦感。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不耻下问’(不以向学识比我少的人请教学问而感到羞耻),遍览古籍,这都是需要有一定的修养与定力才能做到的。 就眼前而言,利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在每一次的实践中,有所得,有所悟,才能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并从中求得智慧。”
“再者,一个人学习难免会觉得孤单,若有同道者(朋友)一起相互切磋,会使我们更好更快地理解我们所学的知识。 这些朋友从不同的地方汇集到一处,和我们一同交流探讨。 因为你有德行,所以有朋友愿意接近你,与你相处。 你们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切磋,相互交流,这样也能让你们共同进步。 远方的人走过万水千山,来到陌生的地方,与我们一同学习,一同交流,彼此之间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赞许。
伯牛又忍不住开口道:“夫子,学生还有一事不解。”
孔子笑笑,说:“什么事情不解?你尽管说来。”
伯牛站起,行了礼,道:“我们这样每日勤学苦读,如果*后世人还是不理解我们、赏识我们,怎么办?”一旁的子路听了这个问题,也想站起来问。
孔子示意子路坐下,道:“冉耕(伯牛)这个问题问得好,也是我接下来想跟大家说的。 我们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你们,包括我,一生都在学习。我们每日里勤学苦修,自认为是取得了一些成绩,拥有了一定的才能,但是如果*终我们没有得到别人的赏识,那我们会觉得懊恼吗?当然,有一部分人会郁闷烦恼。 但是要知道,我们学习是为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 将来我们所学的知识若有所用,造福一方百姓,自然是*好。 但如果不为社会所用,那也没什么好懊恼的,我们并非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许而学习。 别人不了解我的才能,我心中也不觉得生气,这不正是君子的行为吗?所以呀,学习自有它的乐趣所在,也存在不被人理解的可能,但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学习,努力将自己提升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那个时候,即便不被大多数人赏识理解,但总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孔子看着下面这些静听的学生,他们的眼中都流露出了向往的神色,他知道,这些学生都听进去了。 授人道理与知识,就是“夫子”的意义所在吧。他看向屋外,阳光正好铺满门外的路,前路光明如此,他还有什么不满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