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所谓的发条宇宙,伟大的维多利亚时代:对“蒸汽朋克”临界质量的考量 我迎着令人目眩的强光望向台下的观众。到底来了多少人?一千?五千?我完全说不清楚,但是有一件事我可是清楚得很:他们都是和我一样的人。是和我一样的蒸汽朋克。有些人穿着完全符合史实的维多利亚时代服装,更多人则不拘一格地将维多利亚风格与朋克或哥特式的时尚穿搭结合起来,又配上经典的B级电影中冒险家身上常见的元素。到处都是紧身束腰、马甲、短裙、苏格兰裙、猎装夹克、高顶礼帽和护目镜,而且不拘性别,人人都是这样的打扮。这可远远超出了我的舒适区。好在我不用一个人面对这种场面:舞台上还有蒸汽朋克乐队阿布尼公园(Abney Park)和我在一起。于是我扭过头去问乐队的主唱罗伯特船长:“时候到了吗?”船长当时正弓着腰整理地板上的线路,他转过脸来微笑着告诉我:“现在都看你的啦!”
——杰克·封·斯拉特,2008年10月在加州圣何塞蒸汽朋克大会上的发言 “蒸汽朋克工坊”创始人杰克·封·斯拉特踏上舞台的那一刻,蒸汽朋克文化已然随着露丝·拉·法拉于2008年5月8日为《纽约时报》时尚版撰写的文章《两个世界之间的蒸汽朋克运动》到达了其临界点。这篇报道虽然只是简要地介绍了这种植根于对维多利亚时代及儒勒·凡尔纳作品的迷恋的未来复古运动繁荣发展的现状,却也将蒸汽朋克引入了更为广阔的大众视野,同时似乎也为这一运动赋予了某种程度上的正当性。于是,诸如肖恩·奥兰多的蒸汽朋克树屋(见前面的插图)之类的作业企划瞬间变成了吸引力不再局限于小众爱好者的美学旗舰,而像封·斯拉特这样的修补匠也得到了摇滚明星一般的待遇。
自从作家K.W.杰特尔在1987年确立了这一概念,以齿轮装点的蒸汽朋克变得举世瞩目的可能性几度呼之欲出,但是这一突破终会实现还是断断续续耗费了三十余年。从某种角度上讲,只有远离它深植于幻想文学的根源,成为更加广阔的世界的一部分,蒸汽朋克才能真正成为流行。诚然,如今许多以蒸汽朋克自居的人根本没有读过那些文学作品,他们更多是从历史、视觉媒体以及在20世纪90年代亚文化中大放异彩的时尚达人那里获取灵感。
那么蒸汽朋克到底是什么呢?这正是本书要探讨的问题,但是笔者在这里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即我给英国设计师约翰·库尔哈特设计的笔记本封面撰写的一则等式: 蒸汽朋克=疯狂的科学怪人发明家[发明(蒸汽×飞艇或铁皮机器人/巴洛克风格)×(伪)维多利亚时代背景设定] 进步政治或反动政治×冒险情节 虽然我不得不承认,这种描述或许不太认真,甚至称得上很有局限性,但是它的确概括了蒸汽朋克——包括文学和其衍生的文化运动——的魅力所在。首先,它同时体现出了怀旧复古和前瞻进步的面貌。其次,它传达着一种探索与冒险的精神。第三,它将某些不同且已然消失的技术视作一种探讨未来的方式。在过去的十五年中,蒸汽朋克已经从文学运动演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以及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如今的蒸汽朋克美学不仅渗透了电影、漫画、时尚、艺术和音乐等领域,同时也为“创客大会”(Maker Faire)和“火人节”(Burning Man festival)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活动增添了一丝独特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