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立案诉讼服务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启动司法程序的开关和按钮。2023年7月13日,在全国大法官研讨班开幕式中,*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指出,要把实质性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作为司法审判的目标、导向,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在每一个审判环节都把服判息诉的功课做到**。近年来,全国法院不断加强诉源治理,抓前端、治未病,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而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也随着社会时代和经济发展持续提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大幅攀升,其中不乏新类型案件涌现,对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法院立案庭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换位思考,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把化解矛盾、服判息诉的工作做足。在此背景下,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的发展思想,落实“如我在诉”的理念。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积极践行、勇于尝试,一方面,通过机制创新激发动能,构建“1 5 N”诉源治理体系,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充分借助人民法庭主体作用,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将诉调对接的“解”向下延伸,将诉源治理向前挺进,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诉止争向少诉无诉转变;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建设内挖潜能,坚决贯彻落实立案登记制,统一立案审查标准,避免法院“未审先判”“就案办案”“机械司法”,全面保障当事人的诉权,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诉讼需求。
立案诉讼服务场所是人民群众到法院参与诉讼活动的“**道窗口”。依法、准确、**、便民地完成立案环节,容易给当事人和代理律师留下好的**印象,能在立案环节发挥法院诉讼活动的“首因效应”作用,并有利于后续调解、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的推进。相反,如果当事人、代理律师在立案过程中遇到失当的拒绝受理、无理的推脱管辖、一味的消极受理等情况,则容易使诉讼参与人产生“立案难”“立案慢”的感受,既无法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期盼,也不利于法院发挥司法定分止争的职能作用。立案审查工作纷繁复杂,涉及的法律、司法解释以及指导性观点数量庞多,并散见于不同的法律条文及规定中。因此,聚焦民事案件高频案由,并将相关的审查要点及实践观点进行梳理汇总,通过“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达到立案审查“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主要由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在立案一线工作的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参与编写,从基层法院立案审查的角度展开,通过数据分析锁定基层法院受理民事案件中的高频案由,并采用案例链接的形式,紧密联系司法实践中民事诉讼的立案痛点、难点、堵点,对比新旧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等规范,梳理总结出了具有实操性的民事诉讼立案审查要点。于外以期达到规范指引、有效释明当事人参与诉讼;于内以期达到规范法院立案审查工作,帮助立案审查工作人员进一步掌握相关审查要点,全面提升程序性案件审查能力。基于此,本书内容的特点如下:
一是全面与**相结合,通过翔实系统编纂,突出专题性。具体而言,本书采总分结构。上篇总论主要介绍立案审查的三大要素即起诉与受理、管辖与主管以及诉讼参加人三个章节**内容,下篇分论则旨在梳理民事诉讼法中各编项下的高频案由,并结合总论详细展开不同案由下三要素的具体应用与分析,涉及内容既包括民事诉讼法律法规,还包括司法解释、司法观点及相关案例等。
二是理论与实务相结合,重在开展案例分析,突出实践性。相比传统的立案要点汇编,本书并非一味罗列法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具体而言,上篇总论在就具体议题分析时按照“理论解析——案例链接——实践判断——总结延伸”结构展开,下篇分论则按照“案由释义——管辖规定——实践点击——请求权基础规范指引”结构行文,上、下篇在基本的理论展开阐述外均有相当篇幅探引实践案例,并以案例为引,就实务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做出明确答复及法律释明,形成立案审查索引指南。
三是程序与实体相结合,通过体例要件指引,突出操作性。立案审查是程序性要件的集中审查阶段,即主要审查民事起诉的形式要件、当事人是否明确、适格以及是否属于法院主管、管辖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本书在体例安排上也以程序性要件为基础脉络而展开,便于立案审查的法官以及参与诉讼的群众按照程序性要素检索相关规定,厘清要点。
本书编写过程中,法律出版社给予了大力支持,编辑人员为本书细致的编排、审校付出了大量努力。立案庭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组织人员参与编写,相关撰稿人更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撰写,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囿于时间、精力和水平局限,本书的内容难免有所疏漏和不足,欢迎读者们提出宝贵建议。
如我在诉,念兹在兹。*后,衷心希望本书能够为诉讼参与人提供有用的指引和帮助。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