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经济法学(第二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经济法学(第二版)

  • 作者:李昌麒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88768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01日
  • 页数:702
  • 定价:¥5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经济法学》由我国**经济法学家李昌麒先生主编,连续列选教育部“十五”**级规划教材及“十一五”**级规划教材,是法学教材中的精品。
    《经济法学》以“需要**干预论”为立论基点,按照“经济法是**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这个命题来设计论证体系并将之贯穿全书。这一点体现了《经济法学》内容上的与时俱进追求,也使本书更贴近经济法的本源精神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经济法学》另一亮点是,注重运用多学科知识从多维度揭示经济法的本质属性,重视经济法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有机结合。
    全书共分六编,分述经济法主体、市场秩序规制、宏观经济调控、经济监管、经济法责任与司法救济等内容,此次新版对经济法的一般理论、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税法等内容作了更新和修订。
    文章节选
    第五章 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
    内容提要 关于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是否是独立法律部门的讨论历经了五个发展阶段。尽管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的地位已经无可逆转,但仍然在理论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甚至多种观点,这都可能影响人们对经济法作为一门重要的法律学科的认识。因而,本章从多角度出发,既立足于理论,又考虑到实际,对经济法的地位与体系进行了论证;认为经济法的体系应当包括:市场主体法、市场秩序法、宏观经济调控法、经济监管法。
    学习** 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客观依据;经济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区别;经济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互动机制;经济法的体系。
    **节 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一、概说
    经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非常年轻的法律部门,也是我国法学领域中正在逐渐成长的一个新兴学科。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自生自发,群体互动,历经数载的艰辛探索,在老中青三代学者的共同推动下,现在已经是成绩斐然,举世瞩目。
    然而,对于经济法的地位,在我国却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争论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激烈之*可能是任何一个法律部门都不曾有过的,甚至在有的时候,这种争论已经超出了学术的范畴,要么与人们的政治倾向相联系,要么彼此之间反唇相讥,要么成了一种门户偏见。对于经济法的独立地位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争议,无非有三个原因:其一,在经济法学研究的内部,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价值取向的不同,造成对经济法本质属性的认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甚至有人戏言,有多少部经济法著述,就有多少个经济法的定义。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讨论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就是从更高层面上讨论经济法的地位。因而,这种模棱两可的“内讧”现象,使那些并不研究经济法的人们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认为既然研究经济法的学者都说不清经济法是什么,可见其存在是成问题的。其二,一些从事民法和行政法研究的学者基于他们对各自学科本质的理解,期望用“大民法”和“大行政法”的观点来否定经济法的存在,提出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所呈现的社会关系,要么属于民事关系的范畴,要么属于行政关系的范畴,即所谓非此即彼的观点,从而使经济法面对着民法学界和行政法学界的挑战。其三,2000年8月,*高人民法院在机构改革中,在民事审判庭的基础上,将原有的经济审判庭、知识产权庭和交通运输庭予以撤销,相应改建成民事审判**、二、三、四庭,建立起了“大民事审判格局”,至此,历时二十余年的中国经济审判制
    ……
    目录
    绪论
    一、运用多学科知识从多维度揭示经济法的本质属性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法的研究
    三、重视经济法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有机结合
    四、寻求我国经济法学研究方法的变革

    **编 经济法的一般理论
    **章 经济法的历史发展
    **节 重视经济法学史的研究
    一、经济法学史的研究现状
    二、经济法学史的研究方法
    三、经济法学史的研究目标取向
    第二节 经济法概念的早期使用
    一、摩莱里对经济法概念的*初使用
    二、德萨米对经济法概念的使用
    三、蒲鲁东对经济法产生原因的揭示
    四、赫德曼对经济法产生原因及其法律形式的揭示
    五、以经济法命名的经济法律和著作的诞生
    第三节 经济法兴起的历史轨迹
    一、经济法兴起的不同观点
    二、经济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时期的兴起
    三、经济法在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兴起
    四、经济法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节 经济法兴起的原因
    一、经济法产生的客观基础
    二、经济法兴起的社会经济原因
    三、经济法兴起的政治原因
    四、经济法兴起的法律原因
    五、经济法理论兴起的逻辑演进
    第五节 经济法发展前景展望
    一、经济全球化对经济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二、知识经济对经济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第二章 经济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
    **节 经济法的定义
    一、资本主义**的学者对经济法的不同定义
    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学者对经济法的不同定义
    三、俄罗斯学者拉普捷夫对经济法定义的重新认识
    四、我国学者对经济法的不同定义
    五、本书对经济法的定义
    第二节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一、经济法调整的概述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三、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范围

    第三章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节 经济法基本原则研究概况
    一、在传统体制下揭示经济法基本原则所存在的缺陷
    二、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研究的新发展
    第二节 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二、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第三节 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构成
    一、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二、**适度干预原则
    三、社会本位原则
    四、经济民主原则
    五、经济公平原则
    六、经济效益原则
    七、经济**原则
    八、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四章 经济法律关系
    **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和特征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二、经济法律事实
    第四节 传统经济法律关系原理的缺陷及其弥补
    一、传统经济法律关系原理的缺陷
    二、对传统经济法律关系原理缺陷的弥补

    第五章 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
    **节 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一、概说
    二、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客观依据
    三、经济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区别
    四、经济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互动
    第二节 经济法的体系
    一、市场主体法
    二、市场秩序法
    三、宏观调控法
    四、经济监管法
    第二编经济法主体制度

    第六章 经济法主体概述
    **节 经济法主体的理论研究概况
    一、经济法主体研究的起步
    二、经济法主体研究的发展
    三、经济法主体研究的深入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的界定
    一、经济法主体的定义和特征
    二、经济法主体的体系建构
    第三节 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
    一、法定取得
    二、授权取得
    三、因参与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而取得
    第四节 经济法主体的权限
    一、经济法主体的权限概述
    二、经济职权与经济职责
    三、经济自治权限
    四、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
    第五节 经济法主体的司法实务问题
    一、经济法主体多样性和具体性的司法要求
    二、经济法主体及其权限之间的冲突与司法平衡
    三、行政机关在干预经济的过程中损害不特定多数人权益的司法救济

    第七章 经济法中的政府
    **节 经济法中的政府角色
    一、政府角色的代表性理论
    二、经济法中政府角色的适当定位
    第二节 政府经济干预权
    一、政府经济干预权的界定
    二、我国政府经济干预权配置和行使中应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经济法中的政府责任
    一、政府责任的含义
    二、政府责任的正当性
    三、政府责任的体系构建

    第八章 经济法中的行业协会
    **节 行业协会概述
    一、行业协会的定义及法律特征
    二、行业协会的分类
    第二节 行业协会经济干预的正当性分析
    一、**不当干预或管制下企业的自我防御与保护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失败下的第三条道路
    三、特殊市场需要的供给者
    四、经济民主的回应
    第三节 行业协会的经济干预权
    一、规章制定权
    二、监管权
    三、非法律惩罚权
    四、争端解决权
    ……

    第三编 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
    第四编 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
    第五编 经济监管法律制度
    第六编 经济法责任与司法救济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