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的话Ⅰ 整理凡例Ⅰ 导读Ⅰ **编总论 **章各国管理财政的原则之变迁与中国的管理情形3 第二章各国财政膨胀的趋势与中国经费的增加8 第三章各��租税政策的进步与中国租税的现状13 第四章中国财政穷乏的原因及其结果18 第二编财政机关 **章概论31 第二章**财政*高机关35 第三章地方财政*高机关40 第四章财政监督机关44 第三编岁出入 **章概论55 第二章**岁出入59 第三章各省岁出入65 第四章**收支与地方收支的划分83 第五章会计制度94 **节预算制度94 第二节决算制度97 第三节金库制度100 第四节特别会计103 第四编各种租税 **章概论109 第二章田赋114 第三章盐税121 第四章关税138 第五章厘金废止与抵补税158 第六章烟酒税178 第七章印花税187 第八章其他租税192 **节所得税192 第二节交易所税199 第三节契税200 第四节矿税203 第五节牙税204 第六节当税206 第七节茶税207 第八节牲畜税及屠宰税208 第九节房屋税及宅地税209 第十节锡箔税211 第五编内外公债 **章概论215 第二章外债218 **节前清时代的政治借款218 **项中日战争前的借款218 第二项中日战争后的借款220 第三项义和团事变的赔款221 第二节民国以来的政治借款234 **项善后大借款234 第二项续善后大借款239 第三项西原借款及其他应急借款242 第三节实业借款245 第四节我国外债的特色251 第三章内债254 **节前清时代的内债254 **项借用商款254 第二项昭信股票254 第三项收回京汉铁道借款255 第四项爱国公债255 第五项各省地方内债256 第二节民国时代北平政府的内债257 **项八厘军需公债257 第二项民国元年六厘公债257 第三项民国三年内国公债258 第四项民国四年内国公债259 第五项五年六厘公债259 第六项储蓄债券260 第七项七年短期公债260 第八项七年长期公债261 第九项八年七厘公债261 第十项整理金融短期公债262 第十一项赈灾公债263 第十二项整理六厘公债及整理七厘公债264 第十三项第二次整理六厘公债及第二次整理七厘 公债266 第十四项偿还内外短债八厘债券267 第十五项十一年八厘短期公债269 第十六项十四年八厘公债269 第十七项各种库券270 第三节国民政府时代的内债273 **项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273 第二项十六年盐余国库券274 第三项续发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274 第四项卷烟税国库券276 第五项军需公债276 第六项善后短期公债277 第七项津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277 第八项十七年金融短期公债278 第九项十七年金融长期公债279 第十项十八年赈灾公债279 第十一项十八年裁兵公债279 第十二项续发卷烟税国库券280 第十三项疏浚河北省海河工程短期公债281 第十四项十八年关税库券281 第十五项十八年编遣库券281 第十六项十九年卷烟税库券282 第十七项民国十九年电气事业长期公债282 第十八项铁道部收回广东粤汉铁路公债283 第十九项民国十九年交通部电政公债283 第二十项民国十九年关税短期库券284 第二十一项民国十九年善后短期库券284 第二十二项民国二十年卷烟税库券285 第二十三项民国二十年关税短期库券285 第二十四项统税短期库券285 第二十五项民国二十年盐税短期库券286 第二十六项民国二十年赈灾公债286 第二十七项民国二十年金融短期公债287 第四节我国内债的缺点288 第四章内外债整理的经过及今后整理的研究293 第六编结论 **章根本改造政治组织为财政整理的先决问题327 第二章采用大紧缩政策使收支适合为财政整理的目前急务339 第三章振兴社会经济以开辟财源为财政整理的**计划352 第四章前清末年及北平政府的财政整理计划与国民政府的 财政整理大纲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