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新闻采访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新闻采访学

  • 作者:季宗绍
  •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17694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21
  • 定价:¥33.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新闻采访学》前四章是基础理论准备,侧重于阐述记者修养、学识结构与采访的关系;中间四章侧重于新闻采访艺术技法的探讨;*后四章则侧重于新闻采访艺术在具体社会领域中的实际操作的研究。《新闻采访学》所列的社会领域并不周全,而是*常涉及的部分。有些教材中把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体裁相配套,但从逻辑角度看未必恰当,因为管哪种体裁的新闻作品,采访的方式方法都是相通的。比如深度报道体裁与消息体裁,在写作上确有较大区别,这主要是它们的表现形态不同,在采访中并不能因为要写一篇消息而不采访背景。
    文章节选
    绪 论
    **节 认识新闻
    新闻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早期人类对于新闻没有自觉意识,只是被动地被新闻所诱导、驱使,是新闻的客体,但是当人们认识到新闻的价值及其意义以后,新闻就反过来成为人们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了。现代社会,没有哪个人能够真正脱离新闻而完整存在。甚至可以说,新闻的贫富与生活的贫富成正比,或者说那些掌握新闻信息越多的人,生存状况就越好,反之,新闻信息闭塞的国度或社区人的生活是窘迫的。
    一、新闻的定义
    在新闻学中,新闻一词具有广义和狭义两层涵义: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互��网等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中刊播的各种新闻体裁和报道形式的总称,它包括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新闻图片、新闻资料等;狭义的新闻是
    专指消息这一体裁,包括简讯、电讯等,它是各种新闻媒介中*常见、*惯用的新
    闻报道体裁。我们在研究新闻采访与写作时,通常指广义的新闻。
    关于新闻的定义,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美国报纸公开征询,征询的结果据说不下一千种。比较中外学者对新闻定义的研究,普遍接受的是陆定一的观点,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当代中国学者在陆定一定义的基础上附加许多修饰词语,但归根到底,并没有超过此定义范畴。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的“属”是“报道”。新闻的本质是事实,但新闻不等于事实,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要经过报道这个环节。新闻
    是报道事实、反映事实、评论事实的一种带有主观意识色彩的活动,是报道者对事实的发现、选择、加工、处理的过程。在这里,新闻的这个定义的“种差”是“新
    近发生的事实”,它揭示了新闻的特有属性:一是真实性,即对发生事实的报道要
    真实、准确,不得虚构、夸大或推测:二是即时性,即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求反应快速、事实鲜活;三是公开性,报道是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这个载体进行公开的传播。 这本书是在我与石坚教授合著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原书25万字,想要容纳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这两项业务的内容,在作者确是勉为其难。它无法与现在的新闻业务教学配套,作者也无法充分展开来写。有鉴于此南师大出版社约请将原书一分为二,新闻采访学由我撰写,全书容量扩展了一倍。
    新闻采访学,从本体论来讲,是以大众传媒记者的采访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并探究其规律的科学。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对国外新闻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将新闻采访学与新闻写作学分为两科,意在从术业专攻方面求得突破。其实西方分得更细,比如在新闻写作方面,就将消息、特稿、评论进行分解研究,同时又根据媒介器物层面的性质不同分为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各类体裁的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也是如此,不同性质的媒体,不同体裁的特征,要求不同的采访方法,因此新闻采访学的存在是以整个新闻传播学的存在为基础的。
    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新闻采访学,属于认识论的方法论范畴。由于新闻采访实践本身所涉及的范围的无限性,对于它的研究也具有了同样的特点,比如采访中的选题和内容就是不可穷尽的。它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人类认识社会的基本规律,提出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新闻采访学又是一门发展型的应用基础理论,是广大新闻从业者通过“实践认识一再实践”,*后形成的理论。这些理论又被不断地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反复检验,汰除那些过时的东西,补充新鲜的东西进来,使之更加完善。
    在新闻传播的全部环节中,新闻采访处于链条的**环:没有新闻采访就没有新闻写作,没有采访与写作就没有其后的编辑与传播。我们假定整个新闻传播是一个虹吸结构,新闻采访活动处于前端,以开放口径尽可能吸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信息,经由记者的工作,为新闻写作、编辑提供足够的素材,*终以精致的新闻产品向大众传播。
    目录
    前言
    绪论
    **节 认识新闻
    第二节 新闻价值
    第三节 新闻敏感
    第四节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
    **章 记者的职责与修养
    **节 记者的地位
    第二节 记者的职责
    第三节 记者的修养

    第二章 新闻采访与新闻策划
    **节 新闻策划的目的
    第二节 新闻策划的原则
    第三节 新闻策划的内容
    第四节 新闻采访的策划

    第三章 采访性质和采访原则
    **节 采访的性质
    第二节 采访的原则
    第三节 采访的路线

    第四章 采访准备
    **节 知识准备
    第二节 材料准备
    第三节 新闻来源与新闻线索
    第四节 采访选题

    第五章 采访对象
    **节 采访对象的确定
    第二节 采访对象的类型
    第三节 采访沟通的技巧

    第六章 采访方式
    **节 当面采访
    第二节 现场观察
    第三节 体验式采访
    第四节 隐性采访
    第五节 网络采访
    第六节 其他采访方式

    第七章 采访提问
    **节 提问方式
    第二节 提问方法
    第三节 座谈调查

    第八章 时事政治新闻的采访
    **节 政治新闻采访
    第二节 外事新闻采访
    第三节 军事新闻采访
    第四节 会议新闻采访

    第九章 经济科技新闻的采访
    **节 经济新闻采访
    第二节 科技新闻采访

    第十章 社会灾难新闻的采访
    **节 社会法制新闻采访
    第二节 灾难新闻采访

    第十一章 文体教卫新闻的采访
    **节 文艺体育新闻采访
    第二节 教育卫生新闻采访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