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KAO CHONGCIGAOKAO ZUOWEN BEIKAO ZHIDAO高考作文备考指导渗透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9—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全景观察及2024年作文备考策略重庆市级骨干教师、**教师重庆市合川云门中学 罗 胤 *近5年高考作文题目整体观察 2019 年语文高考共8套试题,有9道作文题(北京卷是二选一)。总体来看,作文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积极回应了时代重大主题,比较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此外,作文命题还注重对审题、立意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传承爱国精神、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很好地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高考作文命题在文体上一般是偏好议论文的,但在2019年,有3道作文题明确规定了其他写作文体,分别是全国卷Ⅰ要求写演讲稿,全国卷Ⅱ要求写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慰问信,北京卷第二道作文题要求写记叙文,考生必须按照指定文体写作,否则就是没有完成写作任务。应用文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实用文体,遗憾的是,不少人写应用文存在很多问题,或格式不规范,或写法不正确等。2019年的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的作文题让应用文体在高考作文中变得寻常,旨在告诉考生应全面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规范。2020 年语文高考共10套试题,有11道作文题(北京卷是二选一),仍以材料作文为主。命题把握时代脉搏,紧贴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从文体上看,2020年的作文题继续保持文体多样的特征。由**部考试**命制的作文题,继2019年后保持侧重应用文的态势,如全国卷Ⅰ要求写发言稿,全国卷Ⅱ要求写演讲稿,全国卷Ⅲ要求写书信,新课标Ⅱ卷要求写主持词。另外,**部考试**命制的作文题和上海卷的作文题一样,连续多年没有对诗歌文体设限。北京卷的作文题,连续多年设置两道题,一道要求写议论文,一道要求写记叙文。从内容上看,作文命题没有回避时代主题,没有回避时事热点,旨在引导考生关注时代与社会,使之与时代主旋律共振,积极进取,弘扬社会正能量,落实立德树人的考查目标。2021 年语文高考共8套试题,有9道作文题(北京卷是二选一),在价值取向上体现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关心青少年成长。如北京卷的**道作文题“论生逢其时”引导考生认识和理解个人与时代的关系,通过列举三种不同的观点启发考生将个人成长与**发展结合在一起,以积极的姿态响应时代的召唤,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全国乙卷的作文题以追求理想为主题,引导考生加强修养,端正思想,以“义”为目标,付诸行动,进而实现理想;新课标Ⅱ卷以唐光雨的漫画作品为材料,探讨“写人与做人”的问题,启发考生思考“为人之道”。此外,高考作文题加强了对考生逻辑与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如浙江卷的作文题要求考生探讨“得与失”与“终点、起点、过程”的关系,着重关注考生思维的辩证性,引导考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为精彩人生赋能。这样的高考作文题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促进其思维发展。上海卷的作文题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材料提供了“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的思维情境,考生在构思立意时必须默认这一情境,并基于此展开思考:时间的沉淀和事物的价值的关系如何?是肯定时间的积淀,还是做出自己独到的判断?为何“不尽如此”?这样的情境设置能引导考生独立思考,促进考生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2022 年语文高考共8套试题,有9道作文题(北京卷是二选一)。2022年的高考作文题仍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紧扣时代主题,关注青少年成长,充分体现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尽管这9道作文题形式各异,但价值导向是一致的:在博古融今中展现文化自信,引导当代青少年深挖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跨越,鼓励青少年练就扎实本领,积极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如全国甲卷的作文题,以《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为材料,启示考生在现实生活中,“直接移用”固然**,“借鉴化用”也十分便捷,但真正能让人耳目一新的还是“**”。若考生能读出这层立意,便真正看到了此题“古为今用,以文化人”的命题意图。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的高考作文题进一步加强了对考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如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以“围棋”为引子,着眼于“本手”“妙手”“俗手”三个围棋术语,并分别做出概念诠释。材料的解读难度不大,关键词也较为明显,考查**显然是对三种围棋手法的辨析。新课标Ⅱ卷的作文题,材料紧扣“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通过一组不同行业的**榜样,引导考生思考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人才、当代青年应该具备哪些**的精神品质。这个作文题直接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这就要求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仔细品味“选择”“创造”“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2023 年语文高考共7套试题。北京卷一如既往地命制了2道作文题。因此,2023年高考作文题共8道。纵观这些作文题,我们可以发现,注重立德树人、传承传统文化、紧扣时代脉搏是2023年高考作文题的主题方向,如全国乙卷的材料“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等时代主题;新课标Ⅰ卷“故事的力量”,引导考生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等。另外,在新课标Ⅱ卷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命题形式——根据试卷内其他题目的材料,衍生出相关的作文话题。新课标Ⅱ卷的作文题,通过语言文字运用II的材料中提及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引出“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话题。这种读写结合类作文题,一方面节省了考生审读作文材料的时间,降低了审题难度,另一方面为作文提供了一个大的情境,落实了高考语文“无情境,不成题”的原则,是2023年高考作文的一大亮点。2023年高考作文题仍紧扣当今热点、正能量话题,如天津卷的作文题,材料中“使命”“挑战”“责任”“担当”这几个关键词,不正是与当今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新时代新青年展青春风采有密切联系吗?全国甲卷的作文题“人与技术、时间的关系”,不正是对当前热门话题——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的呼应吗?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故事的力量”,不正契合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精神吗?此外,注重逻辑思维、思辨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在这8道作文题中都体现得很充分。上海卷的作文题“探索与好奇心”,材料简短但具有思辨性,并且题目没有给出明确的观点,需要考生调动联想、迁移等能力,判断“探索陌生世界”与“好奇心”的关系,进而形成观点,展开论证。 *近5年高考作文命题特征 命题材料呈现形式多样,注重联系热点话题高考作文题的材料一般以文字形式呈现,但近5年的高考作文题出现了以漫画、表格为材料的情况,如2019年全国卷Ⅲ的漫画“毕业前*后一节课”、2021年新课标Ⅱ卷的“人”字描红漫画以及2022年全国乙卷的表格“北京:双奥之城”,这种形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考生审题的难度,要求考生从整体把握漫画或表格的内容,进而体会漫画或表格以外的内容,挖掘深刻的寓意。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这一思想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一贯主张。如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这是2019年的大事,也是热点话题,全国卷Ⅱ就以此背景为材料命制了5个写作任务;北京卷第二道作文题也以此为材料,要求考生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2020年全国卷Ⅱ的“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新课标Ⅰ卷的“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天津卷的“中国面孔”,都直接指向2020年的社会热点——新冠疫情;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国甲卷的作文题要求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紧扣时代热点;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新课标Ⅱ卷的材料也紧扣这一热点,要求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作文;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在北京隆重开幕,全国乙卷的作文题以此为写作材料,要求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作文;2023年天津卷作文题以“使命”“挑战”等时代热词为材料的关键词,引导考生思考当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担当等。命题者引用热点话题为写作材料,旨在让考生不要只读“圣贤书”,还要学会关注“窗外事”,这样才能写好人生“大作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考作文,有育人和选拔的价值功能, 因而立德树人便自然而然地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底线。1.厚植家国情怀,注重品德修养提升*近5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都体现出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观、 文化观与人生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考生的全局意识,鼓励考生做有志向、有底气、有格局、有作为的新青年。如2019年天津卷作文题,材料列举了三位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名人的言论,要求考生联系材料写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这三位名人有着共同的属性,那就是热爱祖国、乐于奉献、信念坚定。作文题主题鲜明,启发考生体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体悟个人与**、民族的关系,很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原则。再如2023年北京卷**道作文题——以“续航”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考生既可以从个人角度入手,谈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也可以从**层面入手,把**看作一艘巨轮,思考面对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需求,这艘巨轮如何“续航”。这道作文题引导考生从大局出发,将个人成长与**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思考如何做新时代有为青年。2.全面发展,响应素质教育号召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在过去的教育中,人们表现出偏重青少年的智育与德育的倾向,但*近5年高考作文命题突出了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努力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2019年上海卷作文题,“寻找‘中国味’”,引导考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感受其他民族文化的美,这体现了美育教育的功能;2019年全国卷Ⅰ作文题,要求以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引导考生思考当下人们对劳动的态度,强调劳动教育对青少年的重要性;2021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以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为写作材料,引导考生思考体育之于“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价值;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以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和2022年***、冬残奥会为写作材料,展示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这些作文题都旨在引导考生重视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3.注重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一个民族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具体到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那就是要积极地从传统文化里汲取有益的养分,寻找文化之根、文化之魂。2019年北京卷**道作文题的命题思路正是基于文化自信的指导思想,这道题的材料是:“‘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考生只有结合传统文化,以及中国近现代以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来谈,才能写出佳作。2020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就是彰显文化自信的典型。材料有对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也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评论,三个历史人物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以**利益为重的格局和品行,由此让考生感受历史,品评历史人物,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精神力量。2023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材料中提及“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从个人层面,考生可以谈论中国**传统故事,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对自己的启发;从**层面,考生可以谈论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2023年全国乙卷作文题,两则材料均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旨在引导考生思考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进而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尽管每年的高考作文的主题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立德树人是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总方向和总目标,以引导当代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开阔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重视辩证思维,强化思维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近年高考作文强调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让考生于种种复杂的“关系”中分辨主次,拨开表面现象的迷雾,认清事物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这一点在上海卷的作文题中尤为明显,*近5年上海卷的作文题都具有思辨色彩,题目呈现两个观点,需要考生思考两者的关系,得出自己的观点。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就给考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思维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的舞台。该题材料简洁,但内涵丰富,发人深思。考生要从材料中找出“人”“技术”“时间”这三个关键词,思考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个人体验或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归纳、反思相关现象,形成自己的观点,论证成文。写好这道题的关键就在于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显示了高考作文题对思维能力考查的重视。贴近生活,鼓励个性表达贴近生活是近年高考作文的命题特征之一。考生既可紧扣时代脉搏,书写重大主题,也可结合个人生活与学习,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表达个人成长中的感悟与思考。如2023年北京卷的两道作文题(以“续航”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以“亮相”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新课标Ⅰ卷作文题(“故事是有力量的”)都是这样的考题,考生既可从**层面入手,也可从个人角度入手。再如2023年新课标Ⅱ卷作文题(“青少年希望有自己的空间”),贴近考生生活,与考生的成长息息相关,考生可以通过介绍“自己的空间”,展示自己的个性,表达对成长的思考。这些作文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有助于考生展开思考,更好地表达所思所想,写出感情真挚的作文。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增加素材积累,为我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