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教育的追问 大夏书系(李镇西新作,回归教育常识,追问教育本质,做有思想的教育者))
QQ咨询:
有路璐璐:

教育的追问 大夏书系(李镇西新作,回归教育常识,追问教育本质,做有思想的教育者))

  • 作者:李镇西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76043150
  • 出版日期:2024年02月01日
  • 页数:320
  • 定价:¥6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教育的追问》是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把脉当今教育问题的又一力作,共分为六部分:家教、记忆、影视、追问、较真、感动。作者或讲述教育故事或剖析教育现象,主要是探讨当今教育中诸如家教、家校关系、师生关系、教育惩戒、减负、热门影视的教育意义等各种问题,并指明应对之道。
    文章节选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出类拔萃”呢?
    ——和一位焦虑母亲的谈话 一
    多年前的一个学生来找我,说自己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成绩很好,但她*近送女儿去读“国学班”时,和一些家长聊后才知道,成都还有许多名校的孩子,那才是牛!“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啊!”于是,她开始焦虑,觉得自己的女儿其实不过是“矮子里面充高个”,这样下去,到了中学会落后的。于是她决定把孩子转到“更好的学校”去,然后,她开始为如何才能“转到更好的学校”而焦虑,而奔波——关键是还不知如何“奔波”。于是她来找我求助。

    听了她的倾诉,我对她说了我的想法——
    现在成都的私立学校,无论中学还是小学,都很难进,必须考试,而且录取比率极低,因为人家要在市场上立足,必须考虑“优中选优”的生源。找校长说情,几乎行不通,有的私立学校校长无权自主招收学生,权力在董事会。公办学校,招生政策以外的学生一般进不去,找校长也没用,因为和私立学校一样,现在公办学校的校长也没有招生权,特殊情况的孩子都得通过教育局办公会集体讨论。何况,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转学”一说,学位都是固定的,人家都满了,你转去,谁转走?所以,别想着让孩子转学了。
    我说“别想着让孩子转学”,并不是因为“转不了”或我帮不上忙。我想说的是,就算政策允许转学,或者我能够帮忙,我也不主张让孩子转学。你说的名校离你家那么远,孩子还得住校,还有两年就小学毕业了,何必要去这么折腾一番呢?
    孩子现在不是挺好的吗?各科成绩在班上都名列前茅,常常**名,还学得那么轻松,品行也很好,活泼可爱。在我看来,这是多好的孩子啊!完全没有转学的必要。你之所以动了转学的念头,就是因为听别人说名校的学生“才是真正的牛娃”,于是,你紧张,你恐慌,觉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开始焦灼不安,想方设法要让孩子“向更**的人看齐”,于是便有了转学的念头。

    但你想过没有,孩子到了名校就真的幸福吗?
    据我所知,一般而言——不是**的,无论私立还是公办,越是名校,竞争越激烈,作业越多,负担越重,压力越大……你说你去某名校打听过,该校有关负责人说,他们学校的作业不多,学生很轻松。你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作业多不多*好问问该校的学生和家长,还可以问问学生的睡眠时间有多少。
    我以前就说过,所谓“**学校”,就是负担**,压力**……你的女儿现在这么开心,这么轻松,你为什么要让她在小学的*后两年提前结束快乐,而进入“残酷的竞争”呢?孩子才10岁呀!
    我知道,现在的教育大环境——不,应该是“社会大环境”很严酷,很现实,孩子很可怜,小学一年级就知道考试不好很丢人,就开始感受周围的紧张氛围,不但要完成学校过重的课业负担,放学后包括**还要上这个班那个班,本来该无忧无虑玩的年龄,却承载了太多的压力,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童年。
    在这种情况下,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再变本加厉地给孩子施压,而应该用自己结实的肩膀,为孩子多少抗住一些压力。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尽可能给孩子多一些光亮和温暖,多一些快乐,这才是真正爱孩子的父母!
    上什么“国学班”啊?传统文化当然重要,但让孩子在家自己读读背背就行了,干吗把她的课余时间安排得那么满?还有这个班那个班,通通别去了!

    你会说:“我也想这样啊,可不敢啊!毕竟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还得面对现实。现在什么都要考,考不过别人谈什么快乐呢?”
    我明白,你的担心,其实是怕孩子以后竞争不过别人,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出类拔萃。而在许多家长看来,让孩子读小学名校,然后读初中名校,接着考上高中名校(*好是再进入“基地班”“火箭班”之类的“实验班”),*后考上大学名校,比如清华、北大……这就是为孩子铺就的“通往幸福的道路”。
    即使现在孩子苦一点,睡眠少一点,体质弱一点,都没有关系,这是为将来的幸福付出的必要代价,“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的呀!”
    我只想问你——也想问天下和你有如此同样想法的家长一句——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出类拔萃”呢?

    注意,在当代中国教育现实的语境下,“出类拔萃”的含义并非原本意义上的“在品德才能方面超出同类”,而仅仅是在学习成绩上超出同类,即所谓的“学霸”。
    很多家长的“逻辑”是这样的:因为“出类拔萃”,才能考上一所**大学;因为“出类拔萃”,考上**大学后才能继续****,鹤立鸡群,然后保研甚至硕博连读;因为“出类拔萃”,才能以**大学高材生的“资本”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所谓“好工作”,无非就是两点,一是有发展空间,二是待遇丰厚;因为“出类拔萃”,在工作岗位上不断被提拔,这个“长”那个“长”,或这个“总”那个“总”,统率千军,被人仰慕,同时还获得了丰厚的物质报酬,生活优渥……多年的苦读,以失去童年情趣、少年快乐、健康体质甚至完整人格为代价换来的“幸福”终于如期而至,所谓“天道酬勤”!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走上这“幸福**”的,事实上,同样付出青春代价的大多数孩子中途就被无情淘汰了,*后能够登上金字塔尖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这和过去的考功名有什么两样?
    可是,就算孩子走到了那一步,他就“幸福”吗?当然,我相信许多“成功人士”会由衷地认为自己幸福——而且许多名校毕业身居高位的人杰也的确幸福。那我再问一句:现在做一个普通的孩子,将来一辈子都做一个普通的人,难道就不幸福吗?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目前各领域公认的成功者中,相当多的并非出身名校。以教育界为例,目前许多名师当年并非毕业于北京师大、华东师大等211大学,相反,魏书生、程红兵、吴正宪、华应龙、王崧舟……都不是名校毕业,他们当中有的还只是中师毕业。可见事业成功与否、人生幸福与否与读不读名校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注意,我说的是“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没有说“**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关系真的不大,至少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而且,从小学名校到中学名校,再到大学名校,乃至世界名校,这20年的求学,比起将来几十年的人生历程,毕竟只是一小部分,这20年并不能**决定将来的几十年。我没有否认青少年求学经历的无比重要性,但无论多么重要,如果它是以付出或者丧失人性的代价所获得的“**”,这种求学过程本身就为将来的人生残缺或不幸埋下了隐患。

    你说女儿经常对你说:“妈妈,你为什么要我**呢?我觉得我很快乐,普通一些没有什么不好呀!”而你总是认为这是女儿“没有上进心”的表现,于是总想用这个道理那个事例去“励志”。
    其实,你女儿说得非常对,做个普通的幸福人没有什么不好呀!所谓“上进心”,应该是基于自己志趣的主动爱好和钻研。孩子一旦发现了自己的志趣,那种“上进心”是不用大人培养的。而在孩子的童年阶段,比如你女儿目前的10岁阶段,人生的主题不是我们大人认为的那种“上进”,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去探索,去尝试,去创造,去奇思妙想,去“为所欲为”!——注意,我是打了引号的。
    对于孩子来说,比“上进心”更重要的是“自信心”。你女儿成绩这么**,你还要不断提醒她“不要骄傲,不要自满,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不是一次次挫伤甚至摧毁女儿的自信心吗?当然,你这种想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许多家长都习惯于让自己的孩子“不要骄傲”,动辄在饭桌上跟孩子说:“你看看楼上张阿姨家的哥哥,这次又获得了全国数学竞赛**,而且还是**名,你向人家学习学习!”“隔壁陈叔叔家的姐姐,已经获得保送北大的资格了!”你以为你是在“励志”,其实是让孩子自信心越来越弱,让孩子越来越自卑,觉得自己总是不行。这种自信心的失落和自卑感的增加,比某次考试得了零分更可怕!
    你的焦虑都是攀比出来的。你*初应该也满意自己的孩子成绩**。可和“国学班”(顺便再说一遍,读什么“国学班”呀,有读“国学班”的时间,不如让孩子多玩玩,或早点睡觉!)孩子的家长一聊,就发现自己的孩子“不**”了。
    你看见别的家长在为孩子读“更好的学校”忙碌,你也坐不住了。于是,其他家长的忧虑、担心、焦灼,传染给了你,你也忧虑、担心、焦灼起来。然后你可能又会不知不觉地把这份忧虑、担心、焦灼传染给其他家长。整个“家长社会”便弥漫着这种不知从何而来的令人窒息的气氛,这种看不见的气氛*后统统转化成对孩子的压力!

    去年我在一篇文章里写过一段话,对这段话我很满意,这里自己“剽窃”一下自己——
    当孩子刚刚出生,面对孩子没睁开的眼睛和嫩嫩的小脸蛋,年轻的爸爸妈妈一定在心里发誓:孩子,我一定要让你一生健康和幸福——注意,“健康”在“幸福”的前面,因为没有“健康”就谈不上“幸福”!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而成了应试教育的“助纣为虐者”?
    孩子成绩优,身体棒,当然*好不过,但有时候不可兼得,非要你二选一,你选什么?难道你放弃孩子的健康,而选择分数?不要老把自己的孩子想象成天才,不要老把孩子同“高考状元”比,要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承认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有什么不可以呢?因为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同时,在另一些方面又远远超出别人呢!只不过不一定是在分数上。就以考大学来讲,考上名校与读普通大学的人生差距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悬殊。所谓“起跑线”上的成绩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至关重要。
    家长的心态从容一些,孩子的负担就减轻一些。否则,孩子不顾一切考了个**名,可身体搞差了,这个“**名”拿来何用?

    真的,孩子做一个普通的幸福者(也可以说“幸福的普通人”)没什么不好。官当大了风险更大,钱挣多了欲望更多……哪里如普通人幸福呢?
    今年3月我应邀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在我之前上台演讲的是美国一位小学教师,她是2015年“美国年度教师”获得者,她有几句话非常打动我:“对我来说,教育本身就是幸福的,我当然需要物质生活条件,但年收入超过七万五以上的钱,对我来说就是没有意义的!七万五足够了。”
    我当时对“年收入七万五”没有概念,问美国的朋友,得到的答复是,美国的工薪**年收入七万五就是中等收入了。这位老师的意思是,我必须得有说得过去的生活条件,七万五的收入能够保证这一点,但超过七万五的更多收入我就不再追求了,因为钱是挣不完的,而生活还有更有价值的追求。
    我也是这样想的,对我来说,住普通小区的房子很好了,何必一定要住别墅呢?开普通的小车很好了,何必一定要开宝马呢?

    我这样说,并非“站着说话不腰疼”,也不是纯理论上的“纸上谈兵”,我就是这样教育我女儿的。
    当年我女儿小学可以读名校,但我让她就近读普通小学,就是想让她多睡会儿;中考她考得非常棒,考上一所名校,这所名校当然也非常好,可按她的分数当时还有比这更牛的学校也可以并愿意招收她,但我还是觉得就近入学好,而没有让她去那所更牛的名校。
    她现在也是一名普通的教育者,喜欢教书,学生很喜欢她,但这一切和评职称评先进一点关系都没有。她也不为这些而工作。我是**教师,为什么女儿就一定要是**教师呢?做一个普通的幸福人,没有什么不好。
    当年我教你的时候,你的学习成绩也非常好,但后来上大学也没读名校,现在你不也挺好的吗?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出类拔萃”呢?我记得以前送过你一本我教育女儿的书,你不妨找来重新读读,一定会有启发的。

    临走时,她说:“谢谢李老师!是我过度焦虑了。您这样一说,我一下子豁然开朗,轻松多了。”
    在回家的路上,她又给我发来一条短信:“感谢李老师点拨!我走路回家,一路思考您的建议,决心放平心态,做个快乐的家长!”
    我给她回复:“哈哈!看到你心态转化了,我很有成就感。谢谢你给我成就感。我会一直注视你女儿的成长。”
    可是,我又想,现在还有多少家长在焦虑中自己折磨自己啊,同时也好心地或者不知不觉地“折磨”着自己的孩子!
    2019年5月6日
    目录
    家教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出类拔萃”呢? / 3 关于寒假里的孩子,给家长三个小建议 / 13 父母应该给孩子选择怎样的学校? / 16 好父母的15条标准,您做到几条? / 21 家长,如果你管不了孩子,自有法律等着他! / 28 为什么写诬告举报信的家长总是赢家? / 31 对孩子,究竟应该“顺其自然”还是“严厉管教”? / 34 记忆 今夜,我和20年前的学生共忆教育芳华 / 39 你们就是星辰大海 / 44 青春回首三十年 / 54 别让将来退休后的记忆里只有“辉煌的分数” / 75 桃李满天上 / 82 “同学情是没有血缘的亲情” / 97 有多少青春可以重来? / 104 七百多个日子的点点滴滴 / 111 影视 别跟我说“专业”,我要的是良心、思想和情感 / 121 公平而优质的基础教育,是一个**腾飞的“起跑线” / 125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哪些课程? / 131 假如儿子没有成为宇航员,马皓文的教育就失败了吗? / 142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里有我年轻时的故事 / 150 电影《中国机长》中有我学生的故事 / 153 为什么“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 / 163 体育和政治应该分开吗? / 168 没有家,哪有国? / 173 “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 178 白崇礼老师让我想到了父亲 / 182 追问 “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到底有多严重? / 189 教育究竟是不是服务业? / 193 究竟能不能用“差生”这个词? / 201 “减负”从名校开始,可以吗? / 204 幼儿园有“毕业”一说吗? / 208 都“九年一贯制”了,可为什么还要“小升初”? / 212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为什么会令某些教师失望? / 215 不能叫学生“孩子”吗? / 220 较真 教育的常识很朴素 / 239 “学者”是校长的固有属性 / 244 老师在微信朋友圈里晒旅游照片无可厚非 / 249 师范院校应以“师范”为荣 / 253 把教师比作“园丁”“蜡烛”“春蚕”没有错 / 256 不做“雄辩症”患者 / 259 感动 今秋对我如此厚爱 / 265 “亦师亦生亦友,感动感恩感佩” / 274 教育*浪漫的事,就是看着你慢慢长大…… / 278 早晨的奇遇和**的感动 / 296 一封信,多年后居然开成了一朵花儿 / 301 我也曾经抄过别人的书 / 308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