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每一个**和民族的发展都有自己的历史轨迹和生成逻辑。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艰辛探索中孕育、勇于开拓中形成、蓬勃发展中前行、系统集成中奋进的,有“源”有“流”,根深才叶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迎来了“**时代”的伟大跨越,“不仅挺直了腰杆,顶住了冲击,经受住了考验”,也彻底走出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全面更新和超越。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总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机遇和历史环境,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是实践逻辑的反映,历史逻辑是理论逻辑的再现,实践逻辑包含在历史逻辑中,是理论逻辑赖以存在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独具中国特色。如果说历史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色”,理论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色”,那么实践逻辑就应该是其不断检验科学性的“成色”,民族特色和文化基因则是其独特优势的“亮色”,它们建立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与时代特征之上,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生成逻辑及其价值展开。 本书除了绪论和结论,主体部分共有六章。**章从时代背景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成逻辑。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成逻辑,首先要考察其形成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特征,因为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时代条件,也是其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第三、第四章依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本溯源。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三者顺序阐释中,是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及的顺序进行的,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就历史逻辑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只有厘清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的发展历程,阐明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初心和使命,探究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及其演进,才能明白没有哪个**拥有和中国一样绵延不绝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没有哪个民族和中华民族一样曾经辉煌却在近代遭受苦难屈辱后痛感伟大复兴的意义之深切,也没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一样有能力指引中国道路的开辟和制度的建构。 就理论逻辑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不断发展与完善,不断获得清晰的历史坐标、理论标识和使命昭示。尤其重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其内涵、结构、要素等逻辑演进中遵循的价值合成越来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符合科学社会主义*高命题。由数千年塑造的独特文化传统,以及近现代史形成的独特历史命运、独特基本国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写就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就实践逻辑而言,百年中国道路,从备受屈辱到伟大复兴,中国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时空,需要在“长时段”“宽视野”中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多个维度认识其超越时空的深远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了充分检验,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了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了充分彰显。从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理念也在不断积聚。 通过对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探究,在整体上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一个宏观的立体认识。同时也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中的关键性建构与突破点,诸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等作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中,*为核心且带有原创性的“源”命题,给予了**分析和关照。这些核心“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生成的“元”命题。通过对它们进行历史形成与发展过程考察,浓墨重笔加以写实性解剖,延展出其要素及其内涵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不同作用,进一步确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生成中的多重因素。 第五章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价值旨归与民族特色角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自身的历史机遇和历史环境外,造就了其独特的普遍价值与时代意义。第六章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争论与辨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重要启迪以及面临的机遇挑战方面进一步考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这里的“价值展开”和“世界意义”,并非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或“意义”,重在优势特色与现实意蕴,即“存在即合理”层面的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现存”背后呈现的精神、因应、诉求、走向等意。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民族历史成为世界历史”书写了人类社会血与火的历史篇章,资本主义注定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形态,资本主义需要社会主义价值与制度的存在并将被其替代。科学社会主义走过了一个持续探索与奋斗的辩证交织的历程,*终就是从理想到现实、理论到实践上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超越资本主义的美好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新的历史方位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全景式视角进行整体性研究,客观理性考察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更好地揭示其世界历史意义。 本书立足当下,以史带论,按照时空尺度从“六个时间段”“五个得来”“四个不是”“三个意味着”“两个确立”等独特视角,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于科学社会主义“500年”和中华文明“5000年”两条主轴线中进行逻辑生成建构。同时,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核心叙事,从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进行全景式溯源,从中梳理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成逻辑,并思考其鲜活的超越性和创造力所蕴含的价值内涵与世界意义。 具体来说,每个章到节的谋篇布局,都是站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的飞跃这个视角,站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去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何远、“流”所长的三重逻辑和世界意义。这样更容易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的“主流”与“主脉”,以便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性发展,以及更加成熟、更加集成、更加定型的高度来洞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展开,进而思考用什么样的理论成果来**和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本书认为,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逻辑与世界意义“源流”的梳理,有助于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源流”既有纵向的比较,也有横向的坐标,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也有外在因素的制约,既力求以更宽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视野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也希望实事求是地分析外在环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冲击以及各种社会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误读、误解,甚至误判。如此,使其历史、现实、价值、观念、文化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合力,从而恢复和提高人们对现实和未来社会和生活本应具有的哲学意义上的批判和反思能力,进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经验和启迪、机遇和挑战以及未来展望有更加清醒的认知。 在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脉络和逻辑演进的基础上,本书认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溯源重在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开始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已明确今后党的**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业已出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性构建也会随之系统集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展开只有参与、融入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才能更好地不断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本书希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思考其经验、意义及其价值,摆脱西方话语习惯性思维定势,穿透西方所谓的普世性政治现象和意识形态,重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活的内生性、超越性和原创性,并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世界历史进程中思考各种思潮挑战,不断构建原创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什么简单的“母版”“模版”“再版”“翻版”,而是“全新的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大在特殊之基本国情,大在拥有14亿人民之“大国”,大在9000多万党员之“大党”,大在其“远大理想”,大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事业之“艰巨”,大在中华民族5000年伟大复兴之“伟大”,大在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之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地“回到过去”意义上的复归,需要基于变换的时代特征判断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和超越,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伟大”的真正内涵与期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展现出****的光明前景,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在“社会主义500年”和“中华民族5000年”这两个尺度、两大坐标中交流互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类发展需要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发展的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需要放眼世界,观照其时空意蕴,胸怀“两个大局”思考其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横向与纵向坐标,思考基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大事件到大趋势中的中国问题,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球视野与比较优势,打开未来总体想象的时空意义,不断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