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 丞。父知逊,夔州长史。”这是 《旧唐书》“狄仁杰传”对狄仁 杰的简要概述。贞观四年狄仁杰出生,显庆元年科考明经及第。 在注重科举与门第的那个年代,狄仁杰生于中小官吏家庭,在 科考旅途上又仅以明经这个二等身份勉强挤入,两块敲门砖分 量都不算重。不足以惊世,也不足以引人注意。而狄仁杰却能 历经太宗、高宗、武后三代而惊涛逐浪,披荆斩棘,巍然屹立 于朝堂并屡建奇勋,靠的正是他超乎于常人的治国理政之才华 和公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狄仁杰出道之初,先任汴州判佐,这本是一个毫不显眼的 底层职位,却因为狄仁杰的到来而改变了这个衙门之前一贯的 懒散作风,也因此被工部尚书阎立本偶然发现,并**其转任 并州府法曹参军。 唐高宗显庆二年,二十七岁的狄仁杰回到自己的家乡并州 就任法曹参军。狄仁杰在并州一干就是十九年,这也是他所有 职务当中���职时间*长的一次。就在这里,不到三十岁的狄仁 杰因为公正司法和敢于担当而被他的顶头上司赞誉为“狄公”, “狄公”称呼由此而发,而这位上司要比狄仁杰年龄更大,官职 更高,其尊重可见一斑。 唐高宗上元二年,狄仁杰奉调入京,担任大理寺丞,终于 成为京官。这个大理寺丞,也就是*高法院的大法官了。当时 担任这个职位的官员只有六位,可谓人少事多,积案如山。狄 仁杰上任后,一年内处理审结案件涉及人数多达一万七千八百 多人,案件四千五百余起。而这所有的案件竟然无一差错,无 一鸣冤。原告被告均大呼狄仁杰为青天。“神断”之名由此远 播。也终为高宗武后看重,升任御史。也是由此而始,狄仁杰 成为高宗和武则天的救火队长,先后出使岐州,出任宁州,任 内他所治理下的属地均百业安宁,民生祥乐。被朝廷大员视察 后赞誉为“天堂”。狄仁杰从此在武则天心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朝 堂支柱。 武后天授二年狄仁杰**出任宰相,旋因酷吏来俊臣诬告 被捕入狱。狄仁杰以超人的智慧,巧破原被视为不可能“超生” 的“丽景门”铁栅,并拯救了所谓“同案”的六位朝廷重臣。 幸免于死,却被贬谪到偏远小县彭泽去当一任县令。然而,就 在这特别的逆境下,狄仁杰却创造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政绩。当 地百姓为其再建生祠。 万岁登封元年,六十六岁的狄仁杰再次担任救火队长,出 任因契丹叛乱而深陷危机的魏州刺史。在狄仁杰的操持下,大 周有效地粉碎了契丹叛乱,魏州人民为狄仁杰建起了第四座生 祠。 神功元年,狄仁杰再次拜相。这个时期,他除了为武皇分 担重要朝政,还为朝廷培养了一批重要青年才俊,诸如开元名 相姚崇、宋璟等人。狄仁杰还以恢复大唐,让武则天还政于李 唐为己任,并以一己之力规劝武则天将自己的儿子李显接回朝 堂复立为太子。而为了牢固树立太子的权威地位,年届七十的 狄仁杰竟毅然挂帅出征,辅佐太子抗击进犯河北的突厥军队。 久视元年,七十一岁的狄仁杰溘然长逝,他死后,武则天 为他废朝三日,并当着满朝文武大呼:“朝堂空矣!”以此强调 狄仁杰对于朝廷和女皇无可替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