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非暴力养育
QQ咨询:
有路璐璐:

非暴力养育

  • 作者:(法)卡特琳娜·盖冈(Catherine Gueguen) 著,窦镭 译,湛庐文化 出品
  •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72273346
  • 出版日期:2024年0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99.9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你常常认为孩子是乱发脾气、任性妄为、故意捣蛋吗? 你认为孩子应该为此受到批评、责备、恐吓、惩罚吗? 别再做“情绪文/盲”型的父母了!别再让陈旧痛苦的养育关系在你身上重复下去!别再 让“暴力养育”对孩子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神经科学专家在儿童情感大脑领域的研究都指向同一个结论:共情 的、善解人意的、充满爱的亲子关系是让儿童大脑以更优方式进化的关键。神经元的发育、迁移、分化在子/宫内就已开始,而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亲子关系更是会对大脑回路和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并奠定儿童大脑未来发展的整体走向。 鉴于这些革/命性的科学结论,法国“育儿教母”卡特琳娜·盖冈呼吁我们反思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并彻底重塑它。在《非暴力养育》一书中,卡特琳娜基于大量临床案例,探讨了儿童大脑的工作原理、儿童早期经历对大脑发育和情感发展的深远影响、为什么妈妈与孩子建立共情、亲密、温情的关系会对孩子智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产生关键影响,并为父母实施共情养育提供了实践建议和指导。同时,书中展示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内容讲解通俗易懂、方法简单易操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提出的原则和方法。
    文章节选
    第1章 新手父母的恐慌与桎梏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那就是人与人的关系。 —— [ 法 ] 圣·埃克苏佩里(Saint-Exupéry) 《人类的大地》( Terre deshommes) 产后不良情绪 在孕期,准父母们常常会畅想与即将出生的孩子建立理想的亲子关系。而当孩子降生之后,他们会突然意识到,这种理想关系的建立并非自己可以决定的。 尽管新生儿的到来让他们欣喜万分,但这种欣喜很快就会被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以及孩子各种令人抓狂的行为所淹没,他们会感到束手无策,并感叹:“我从来没有想到照顾一个婴儿会如此麻烦,也没有人告诉我会这样。我对此毫无准备,不知该如何应对。”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琐事、繁忙的工作、对养育孩子的茫然无措,以及周围人的各种建议和他们自己所受的教育,甚至与社会的脱节等,都会成为破坏亲子关系的因素。 年轻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可能会经历一个情绪脆弱的阶段,通常 被称为“产后心绪不良”。这个阶段通常从分娩后第三天开始,持续 时间不会很长, *多只有几天。新手妈妈的情绪很容易崩溃, 她会哭泣, 感到迷惘,对这个对她予取予求的小家伙感到无力应付,精疲力尽。她 会想:“我永远当不了一个好妈妈。这太难了!我做不到,我搞不懂他(她)。我受不了了,我甚至不知道我是不是还爱这个孩子,这让我感到恐慌。”不过,很快她就可以重新振作起来,继续照顾孩子。 造成这种产后心绪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情感上的波动、对孩子 的担忧、初为人母的沉重责任,再加上分娩的劳累、睡眠不足和激素水 平的骤降。然而,如果这种情况没有很快得到改善而是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发展成产后抑郁症,需要尽快就医。 一些男性也会因孩子的出生而变得脆弱,混杂着无力、无助、愤怒和焦虑等情绪,但这种情况较女性少见。 一般来说,在**个孩子出生后,父母的情绪波动尤为突出,特别 是在周围没有其他孩子的养育经验可供参考的情况下。照顾一个看上去 十分脆弱的小生命,这种沉重的责任会让新手父母感到焦虑。好在,只需花上一点时间去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就会很快找回自信。 即便父母乐于养育一个孩子,疲倦感和情绪上的波动也无法避免。他们会觉得自己的节奏被打乱,**个孩子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这个婴儿在生活中占据了一个过于重要的位置。原本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复存在,他们要为一个完全依赖自己的生命负责。这个生命需要他们付出大量的情感、关注和时间。有些父母甚至会感到恼怒,会朝着这个剥夺了他们自由的孩子发火:“我受不了了, 脑子里的弦要绷断了……” 他们并没有预料到一个孩子需要自己付出如此多的时间、精力和感情。他们会怨恨这个孩子让自己再也找不回曾经的美好生活。如果孩子经常哭闹,那么他们忍耐的底线很快会被打破。 至于夫妻关系,只能是过**算**。孩子的到来并没有让他们变得更为亲密。妻子的生活**从此彻底转向孩子,对孩子投入了自己大部分感情、关注和精力,丈夫有时会感觉被忽视、被抛弃、被排斥。夫妻关系日渐紧张。尤其对那些关系本来就不太融洽的夫妻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甚至会导致感情破裂。但如果双方能互相体谅,这个阶段就会比较平稳地度过,只不过在此期间孩子成了夫妻生活的**。当夫妻双方一起克服了孩子出生*初几个月带来的不适之后,生活就会逐渐恢复平静。 在“想陪孩子”和“工作”之间左右为难 在家庭与工作之间找到平衡、照顾和养育孩子,夫妻应该共同承担。带薪产假期通常十分短暂。在法国,生育**胎和第二胎的产假只有 16 周,并不能满足照顾新生婴儿的需求。在生命的*初几个月,孩子的成长发育需要父母提供个性化的照顾、足够的热情和特别的关注。 这一点我会在后面的章节展开来讲。 尽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父亲参与到了育儿中并乐在其中,但抚养孩 子的重任仍然主要由女性承担。在法国,享受育儿假的 53.6万人中,97%是女性。 养育的洞察 在孩子出生后的**年,父母只有共享一个足够长的带薪育儿假,才能够真正满足这个小生命的基本需求。对于孩子本身和整个社会的未来而言,这都是一笔真正的投资。一个得到良好照顾的孩子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发育得更和谐,多半会成长为一个快乐的成年人。 如果能够像北欧一些**那样,夫妻共同分担养育压力,他们就能 更容易实现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成为父母后,如何平衡工作和养育 就成了一个难题,有时会因此产生困扰和压力,进而影响亲子关系。大 部分女性都希望继续工作,同时也想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也有一部分男性持有相同的观点。 孩子出生后,通常是由女性选择是否继续工作或者调整工作时间。无论是留在家里还是出去工作,她们都会心生负罪感。一些女性由于经济状况不佳,必须尽快恢复工作;另一些女性虽然有选择的余地,但孩子的出生完全改变了她们对生活的态度。在和孩子一起度过几个星期后,她们对孩子的依恋和爱逐渐加深。与孩子分离,不能和他们朝夕相伴让她们感到心痛。这些母亲们面临着一场痛苦的抉择,她们在“陪孩子”和“去工作”之间左右为难,需要重新找到平衡点。 经典案例 安东尼2个月大了,他安静地躺在妈妈的怀里。而这位妈妈焦虑地告诉我:“我不想回去上班。我曾经是一个在职场上追逐成功的女性,非常看重自己的事业。但是现在,我不想回去上班了。我心乱如麻,睡不好觉,常常做噩梦,梦见我离开了安东尼,然后他孤苦伶仃地死去。我没想到自己会这么爱他。对我来说,这太不可思议了。我想陪伴他,照顾他,保护他,让他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但是,如果我不回去上班,我会受到很多非议,还担心失去现在的职位,担心将来失业。但如果我回去上班,我会因为不能同时照顾孩子而感到愧疚。这真的是一种折磨!” 在孩子出生后的**年女性是否该继续工作的问题上,妈妈们的态度各不相同。有些人选择停止工作几年,或是请几个月的育儿假,专心照顾孩子。 一些人则兴高采烈地辞职,但照顾孩子逐渐让她们感到疲惫不堪,又想重返职场。还有一小部分人,因为和孩子待在家里过久而抑郁。也有人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在家陪孩子**或半天,或者提前下班回家陪孩子。 一旦女性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生活节奏,她们就能够在工作和家庭之 间应付自如。许多女性渴望通过工作等途径来充实自己,展现自己的天 赋、才华与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她们一方面希望成为**的母亲,和 孩子建立情感和养育关系, 一方面又希望成为一个好妻子,和伴侣保持亲密关系。 尽管女性追求实现自我的愿望是合理的,但这也给她们带来了很多 困扰和罪恶感。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找到平衡是个人的选择,因为每个人 的情况各不相同。此外,这种两者的平衡需要根据家庭和社会环境、孩 子的年龄、生活方式的选择、伴侣关系、工作意愿和收入状况等多种因素反复进行权衡。 调整工作时间以适应家庭状况和孩子的年龄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随着孩子的成长,减少下午的工作安排以获取更多的家庭时间。相较 于一生的时间, 孩子留在家里的时间是短暂的。因此, 待孩子长大后, 女性可以重新全身心地投入事业中, 许多人都希望重新开始全职工作。 如前所述,如果孩子的父亲能够分担一部分照顾孩子的工作,母亲会更容易获得家庭和工作的平衡。 法国“育儿观察站”指出:75%的工薪**父母认为,其任职的企 业或组织在平衡事业和家庭方面所提供的支持“不够充分”。具体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时间管理方面的支持:30* 的父母希望“优化日常规章制度, 例如避免把会议安排在早上或晚上”;22%的父母提到了“带薪家庭假期”;18%的父母提到了“产假和育儿假”。 这些措施关系到数百万法国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涉及一些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例如工作中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女性在企业中的地位、个人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儿童的教育和对出生率的维持等。 经济方面的压力也会增加我们的困扰,对于成年人和孩子建立和谐的关系也是不利的。当父母的工作状况不稳定或工作太繁重时,这种压力会对家庭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亲子关系。疲倦、焦虑、烦躁的父母难以随时回应孩子的需求,这会进一步给家庭带来压力。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是压力的来源。 前额叶皮质活动减弱引发的暴力倾向 有些成年人存在暴力倾向,情绪容易失控,会焦躁易怒,这些行为受本能脑和情绪脑本能的控制。 核磁共振成像显示,这些人的前额叶皮质活动非常微弱,与前额叶发育不成熟的儿童相似。由于他们的前额叶活跃度较低,他们无法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强烈的情绪和冲动,所以难以保持冷静。前额叶皮质发育不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一些人在童年时期曾遭受过暴力。 养育的洞察 在前额叶,有两个脑区——眶额区和前扣带回,它们在我们的情感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眶额区是前额叶的一小块区域, 位于前额部, 眼眶上方(见图 4-3)。 眶额区是大脑中一个重要的区域,它与情绪**和其他主要结构相 连,如负责思考的新皮质、负责预警的杏仁核以及负责调节基本生理行为的脑干。 同时,眶额区也与前扣带回相连,这两个区域在我们处理与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眶额区还与躯体感觉皮质相连,这个区域负责感知自己身体的感觉信息、运动信息和决策反应信息,与情绪脑密切相关。 眶额区还与颞叶相连,颞叶是感受他人意图和进行环境评估的主要功能区。眶额区还与负责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相连。 眶额区在情绪感知及共情能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眶额区是大脑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它在情绪感知、共情、情绪调节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我们的道德感、决策能力以及与他人相处能力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部分皮质的大小与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呈正相关。 当我们看到至亲的照片, 回忆起爱和温柔时, 眶额区就会被激活。该区域的活跃度与我们的感情强烈程度成正比。这个区域还让我们拥有共情能力、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对他人产生同情。它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语音、语调和身体气味,并对眼神等信号非常敏感,因为通过这些信号可以捕捉到他人的情绪状态。当两个人相互对视时,他们的眶额区“连接”在一起,从而读懂对方脸上的情绪,仿佛那是我们自己的情绪一样。眶额区还帮助我们判断自己是否喜欢面前这个人。它会立即告诉我们对此人的感受,以及对方对我们的感受,并向我们发送非语言信息,然后通过解码这些信息,我们就能够找到更为合适的应对之道。
    目录
    **序 一场父母与孩子的心灵对话 前言 为父母打开洞察孩子世界的大门 第1章 新手父母的恐慌与桎梏 产后不良情绪 在“想陪孩子”和“工作”之间左右为难 缺乏交流让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铺天盖地的养育建议 尊重孩子的生理需求:吃饭和睡觉 独处变得难如登天 父母面临的养育孤独 童年经历被复制在养育行为中 第2章 融合爱与沟通技巧的共情养育 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 在人际关系中,共情很罕见 共情沟通是能够习得的 人际关系中的错觉引发大量误解 孩子天生具备且擅长共情 当孩子没有被倾听和尊重时 共情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加速器 权威养育可能会作茧自缚 第3章 儿童的大脑发育和情感发展 三位一体的大脑 童年期的大脑 青春期的大脑 第 4 章 抓住儿童大脑发育黄金期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当成年人被强烈的情绪所笼罩时 前额叶皮质活动减弱引发的暴力倾向 眶额区在情绪感知及共情能力中起决定性作用 前扣带皮质是情感和认知的连接点 前额叶是共情和社交能力的关键 杏仁核是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关键枢纽 海马旁回是学习记忆、情绪记忆和长期 记忆的** 其他大脑结构的功能和作用 第5章 权威养育对儿童大脑的**损伤 应激反应的两大调节系统 压力:神经元受损的重要原因 压力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生命初年:塑造大脑的关键时期 压力影响:改变儿童的性格 紧张日常:孩子每天面临各种“小压力” 恐惧教育:儿童大脑成熟的绊脚石 共情与温柔:有效划定孩子的行为界限 压力与染色体:童年经历的深远影响 母性关爱:孩子大脑发育的加速器 第6章 让儿童智力和社交能力实现飞跃发展 在儿童大脑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的两种神经元 “第六感”是*原始的共情 孩子擅于独立学习,且无师自通 孩子擅长在模仿中学习 我们希望向孩子传递什么? 催产素给孩子带来的幸福感 母爱让女性成为更好的母亲 被遗弃的孩子遭受的创伤难以弥合 第7章 带给孩子幸福感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催产素对父亲与孩子的关系的影响尚待探究 父亲与母亲在爱护孩子的能力上是相同的 家庭同步性带来的良性循环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孩子的学习 内啡肽让孩子产生弥漫全身的幸福感 生命*初阶段的母子分离对孩子是一种巨大压力 第8章 唤醒孩子对生活的渴望 动机-奖励系统 让孩子每天都有玩耍的机会 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 和孩子分享我们感兴趣的事物 让孩子感受到被爱 第9章 让孩子远离日常教育暴力 你可能在无意识地使用日常教育暴力 打孩子屁股引发的严重恶果 为什么父母无力摆脱教育暴力 伤人和侮辱人的话语会对孩子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从“道德制高点”引发的道德规则混乱 第10章 成为孩子的“引导者”而非“***” 孩子的成长,不能太孤单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与信任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和自主权 理解和安抚并不意味着让步和放纵 做清晰的榜样,让孩子安心 父母是园丁 后记 关注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致谢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