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第三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第三版)

  • 作者:陈瑞华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83273
  •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 页数:357
  • 定价:¥8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19783273
    • 作者
    • 页数
      357
    •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01日
    • 定价
      ¥8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为陈瑞华老师的一部学术演讲稿,收录了作者在全国各地所做讲座的精华:既有为初涉法律之门人士准备的法律入门知识、为法律实务人士准备的职业技能训练、也有为法学研究人员准备的问题研究。全书分为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程序法的基本理念、证据法的九大原理、刑事诉讼中的公平正义理念、刑事诉讼中的人权问题、刑民交叉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行刑交叉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法官的思维方式、辩护律师的思维方式、检察官的思维方式、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困境和出路十一部分。
    文章节选
    第三版序言
    在电脑上打出*后一个字后,我充满欣喜和期待,同时也如释重负。之所以充满欣喜之情,是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第三版顺利完成修订,这可以算是我送给自己的一份生日礼物。同时,在责任编辑的再三催促和近乎苦口婆心的说服下,我终于清理了近几年来的学术家底,将五篇近期完成的演讲稿编入该书之中,增强了该书的法理思辨色彩,也给读者提供了能够反映法律制度*新变化的理念和思考。这是我之所以充满期待和如释重负的理由。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初版于2008年,曾在2011年经历过一次小规模的修订。该书自面世以来,有幸得到了众多读者的青睐。很多朋友不仅对该书所阐述的理念产生了兴趣,更是对笔者所倡导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万场讲座”,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如今,在读者的鼓励下,在法律出版社学术分社孙东育社长的鞭策下,在该社**编辑屈瑶女士的帮助下,本书的第三版终于诞生了。
    该书的第三版所收录的十一篇演讲稿,大多是笔者在大学讲��、培训课堂以及公共论坛上的演讲实录。该书保留了**版中原有的《法律人的思维方式》《人权视野下的刑事诉讼》(现改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问题》)等两篇演讲稿,也保留了第二版增加的《法官的思维方式》《程序法的基本理念》《证据法的九大原理》等三篇演讲稿,在此基础上,新增加了《刑事诉讼中的公平正义理念》《辩护律师的思维方式》《检察官的思维方式》《刑民交叉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行刑交叉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困境与出路》等六篇讲稿。之所以要进行如此修订,主要是考虑到《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值得继续在这一主题之下,为读者奉献一系列新的思想和心得。相对于前两版而言,本书第三版更加注重思想性和思辨性,强调法学家既要投身于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更要扎扎实实地研究问题、总结教训和提炼规律,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做一些概念化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如果做得成功,完全可以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一定的启发,对于制度变革也可以起到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笔者通过整理本书的三个版本,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演讲的次数和场合虽然越来越多,但真正历久弥新、富有思想含量的演讲,还是非常**的。今后在学术研究和奔波演讲之余,应当沉下心来,提炼出若干篇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作品。如此,则问心无憾了。 陈瑞华
    2023年2月13日于北京大学中关园 **版序言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转眼间,我在大学法学院任教已经近12个年头了。作为一名研究法律问题的学者,我以学术研究作为专门职业,在书斋里伏案写作已经成为我的基本生活方式。不过,基于交流学术、传播思想的考虑,我很少拒绝为法律本科生、研究生做学术讲座,也经常接受全国各地的邀请,为法官、检察官、律师甚至其他相关人士做学术报告。于是,每当接受一项邀请,在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之后,我就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踏上了学术传播之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一个学者取得学术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今天看来,身处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一个法律学者要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还要做一件同样重要的事——“做万场讲座”。
    在大学做讲座,使我有机会向学生讲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感悟,取得学生的各种反馈,从而无形之中印证自己较为成熟的思想,修正自己或有偏颇的观点。在法院、检察院做讲座,我可以结合案例提出一些问题,揭示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提出一些改进司法的思路,听取法官、检察官的内心苦衷,加强对“中国问题”的准确把握,并从那些纷繁复杂的经验事实中提炼出理论思路来。为律师做讲座,更是一件值得期待的盛事。作为一个越来越走向民间化、社会化的法律职业群体,律师对司法中的问题都有着较为敏锐的感触,对问题的分析更是一针见血,对自己的观点也是毫不隐讳。通过与律师的交流,我经常可以痛切地体会到司法制度的深层问题,逐渐抛弃那种为思辨而思辨的学院式写作风格,形成一种从问题出发、根据经验事实提炼出理论的学术能力。按照胡适的说法,我们奉献给社会的,远远不如我们从社会所获取得多。通过学术演讲活动,我一方面向各类听众奉献了自己的学术思想、研究心得和观察问题的角度,另一方面也获得了更为宝贵的观点、批评、肯定、资料以及各种深刻的见解。在很多情况下,我所得到的确实要超过我所付出的。
    本书是一部学术演讲稿,记载的是我十年来在全国各地所做讲座的实录。之所以将本书命名为《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是因为我曾为多所大学的法律本科生做过同名的讲座,取得了较好的反响。随着**司法考试制度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都要通过统一的“**司法考试”,才能取得从事法律职业的资格,这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同为法律人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经常对一些法律价值理念、逻辑推理方式和分析法律问题的角度产生各种分歧,甚至还出现一定程度的冲突和对立。这些从事不同法律职业的法律人,竟然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这无疑是中国法律人今天所要面对的*大挑战之一。不仅如此,一些社会公众基于对中国法治状况和个人经历的反思,对于这一套来自西方的法律思维方式也渐渐产生了怀疑,甚至还会因为不接受一些个案的裁决结果,而对法律人提出批评,进而对“来自西方的法律体系”提出挑战。对这些问题的深深感触,成为我近年来很多次讲座的灵感之源。
    由于演讲的对象既有从事法律学习的本科学生,从事法律研究的研究生甚至高校教师,也涵盖了从事法律实务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因此,这些讲座的内容和角度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讲座属于为初入法律之门的人士所讲的法律入门课,有的属于为法律实务人士所讲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还有的讲座则涉及法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表面看来,这些演讲稿具有一定的松散性,缺乏前后一致、贯穿始终的理论线索。但实际上,这些演讲都从不同角度涉及了“法律人的思维方式”问题。其实,无论是初入法律之门的学生,从事法律实务的人士,还是站在法律理论*前沿的研究人员,都需要对一些法律理念进行深刻的理解,对法律实施问题加以深入的反思,对法学研究的前沿课题进行总体的把握。或许,任何一种将本书的读者仅**定为初学者、实务人士或者研究人员的企图,都将是徒劳无益的。事实上,即使是一个初入法律之门的本科学生,迟早也会成为从事法律职业的实务人士,或者会成为从事法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一个从事法律实务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也同样需要重新思考那些*基本的法律理念,并对法学前沿问题有一定的了解;而一个从事法学研究的学者,也需要了解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对司法实务状况有准确的把握。
    演讲稿基本保持了一种较为流畅的口语化表述方式,避免了那种“三行一句”式的论文式体例。这样的行文风格可能会存在难以严格遵守汉语语法的问题,但是,对于读者的阅读来说,却也会带来一种独特感受。读者可能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身处演讲会的现场,亲自聆听演讲者的娓娓道来。
    整理自己的演讲稿,对于我的研究工作来说,属于一次不小的学术挑战。屈指算来,十年来我在全国各地做过百余次讲座,所涉及的演讲主题也有20种之多。对演讲稿的整理真可以说是人世间难度*大的工作之一。在一些情况下,讲座的邀请方可能会对演讲的内容进行录音甚至录像,然后又指派专人加以整理。这为我编辑本演讲录提供了一些方便。在好几所大学和法院的网站上,我甚至都可以直接查询和下载我的演讲整理稿,并查看具体的点击率和有关的评论。有时候,演讲者刚刚离开演讲的地方,演讲的内容就被邀请方热情地发布到互联网上了。当然,更多的演讲稿还是由我的研究生经过录音整理完成的。比如2006年,我前后在北大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以及各省律师协会做过十余次讲座,并请学生进行了录音。为了避免以往演讲过于随意的问题,力求使讲授的内容尽量富有条理,我在演讲前都草拟出大致的纲要,准备好相关的案例。通过查看学生整理的演讲初稿,我发现这样经过精心准备的演讲,要比以往的即兴讲授具有更好的效果。
    *初,我对整理个人演讲录没有太当一回事,以为这种整理无非是文字上的加工和表述方式上的调整而已。但是,“事情唯有亲历方知其甘苦”。首先,学生在听课的基础上,对录音做逐字逐句的整理,之后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稿件做一字一句地修改。根据学生们的经验,一篇演讲稿从着手整理到完成初稿,平均要花费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要知道,这可是实打实的几个日夜啊。收到演讲初稿之后,我要字斟句酌地对演讲稿进行加工和修改。在很多情况下,一个演讲者要在现场向听众表达一种观点,简直太容易了。只要有了思路,找到相应的案例,然后用一种流畅的语言把它讲述出来就可以了。但是,这些演讲的内容要变成“白纸黑字”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对于较为敏感的案例,经过再三斟酌,要决定是否予以保留;对于过于口语化和随意化的表述,要尽量从语法上加以修饰,但同时又不能过于书面语化;对于引用的一些名言和数据,要仔细加以核实,防止以讹传讹,造成不可弥补的缺憾……在很多情况下,对于一些演讲的内容不是十分满意,就只好大段地予以删除,然后再想象演讲时的情景,按照演讲时的语境进行重写。在遴选和整理演讲稿陷入困境的时候,还会心生沮丧之情,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在本书的初步规划中,本来是准备编入十篇稿件的,但有两篇稿件距离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稿件差距太远,*终选择了放弃。当然,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任何事情都是难以做成的。 陈瑞华
    2007年2月4日于北大中关园
    目录
    **章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 / 001 一、什么是法律人的思维方式 / 003 二、实体法中的思维方式 / 013 三、程序法中的思维方式 / 020 四、法律人面临的困境 / 033 五、如何应对现有的挑战 / 044 第二章 程序法的基本理念 / 047 一、作为法律实施过程的程序 / 050 二、“事实上有罪”与“法律上有罪” / 052 三、定罪的法律障碍 / 053 四、程序法中的事实 / 055 五、程序法中的责任 / 056 六、程序法中的权利 / 058 七、对诉讼程序问题的裁判 / 060 第三章 证据法的九大原理 / 063 一、证据裁判主义 / 066 二、证据的法律准入资格 / 072 三、证明力的自由判断 / 075 四、无诉讼则无证明 / 079 五、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 / 082 六、谁主张,谁举证 / 085 七、有疑问时作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 / 089 八、法官的使命是裁断而不是发现 / 090 九、证据法是规范法庭审判的规则体系 / 092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的公平正义理念 / 095 一、司法正义的概念和价值 / 098 二、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 / 103 三、对抗性的程序正义与协商性的程序正义 / 108 四、司法正义与其他法律价值的关系 / 110 第五章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问题 / 117 一、公法中的“人权” / 120 二、为什么要保障被告人的权利 / 126 三、刑事被告人的权利救济 / 133 四、被告人与被害人权利之平衡 / 142 五、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 / 157 第六章 刑民交叉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 / 163 一、刑民交叉案件的两种类型 / 165 二、民事不法行为转化为犯罪的实体要件 / 168 三、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和证据要件 / 173 四、律师在刑民交叉案件中的辩护策略 / 181 第七章 行刑交叉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 / 185 一、“行政犯”认定的法律困境 / 187 二、行政不法事实与犯罪事实层次性理论的提出 / 190 三、行政不法事实与犯罪事实层次性理论的正当性 / 196 四、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能力 / 202 五、“行政认定函”和“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证明力 / 208 六、层次性理论的例外 / 214 七、走出行刑交叉的困境 / 217 第八章 法官的思维方式 / 219 一、问题的提出 / 221 二、司法裁判的三种形态 / 225 三、经验、理性和良心 / 233 四、司法裁判中的自由裁量权 / 238 五、妥协的限度 / 245 第九章 辩护律师的思维方式 / 251 一、三个案例的引入 / 253 二、以说服裁判者为归宿 / 262 三、对抗性辩护和协商性辩护 / 270 四、实体性辩护与程序性辩护 / 279 五、积极辩护与消极辩护 / 290 六、对人之辩与对物之辩 / 295 七、客户思维——与委托人关系的协调 / 298 第十章 检察官的思维方式 / 305 一、检察官面临的观念挑战 / 307 二、刑事协商的思维 / 313 三、公共利益考量的思维 / 317 四、促进法益修复的思维 / 320 五、参与社会治理的思维(I)——有效的特殊预防 / 323 六、参与社会治理的思维(II)——一般预防的新思路 / 326 七、维护社会和谐的思维 / 329 第十一章 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困境和出路 / 333 一、合规不起诉改革的动向 / 336 二、重大单位案件的分案处理机制 / 342 三、合规整改的差异化标准 / 347 四、合规监管人如何开展有效监管 / 350 五、既放过企业,又放过责任人? / 353 六、如何有效开展合规行刑衔接 / 35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