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3月24日,鲁迅由江南陆师学堂总办俞明震 带领,离开南京下关码头,搭乘日本邮轮“大贞丸”抵 达上海,下榻老椿记。29日在上海换乘“神户丸”。三 等舱里的他,行囊中装了三种书 :《科学丛书》《日本新 政考》《和文汉读法》。同行的还有五名同学,张邦华(字 协和)、伍崇学(字仲文)、顾琅、徐广铸、刘乃弼。4 月4日,他们在日本横滨登陆,后乘火车抵达东京,投 宿于麹町区平河町四丁目三番地三桥旅馆。7日,鲁迅 在给周作人写信时,还说要入成城学校就读,又过了十 天,终于到弘文学院安顿了下来。正是这十天间,弘文 学院刚刚正式获准成立。 半个月的旅途中,鲁迅写下《扶桑记行》一卷,曾 于4月13日寄给周作人,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弘文学院曾用名亦乐书院,也曾被叫作宏文学院。 校长嘉纳治五郎,学监大久保高明,教习江口。嘉纳治 五郎是个有眼光的教育家,在促成中国**次留日学潮 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他曾经到中国认真考察过现 实国情、教育观���以及留日学生潜在群体的情况,经过 一番详尽的实地调研,于1902年创建了弘文学院这所语 言预备学校,专门收录中国留学生,办学理念在私立教 育学校里相当自由开放。 鲁迅成为弘文学院创立后的**届中国留学生。 004弘文学院外景 005**学年 1902 年 4 月—1903 年 7 月 弘文学院的校舍位于东京牛込区(现在的新宿区)西 五轩町三十四番地,这里流萤生花,远离尘嚣。美丽的神 田川在校门前静静流过,直到御茶水,那里正是孔庙。刚 开学不久,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就是去祭孔,这让鲁迅 一惊就是三十多年。1935年,于《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一文中,他用日语犀利地发问 :“然而又是拜么?” 鲁迅*初名列弘文学院两年制速成普通科江南班矿 山科,成为1902级56名新生中的一员。矿山科出现在公 函中,意谓为学习矿学而派遣来日的“矿务毕业学生”, 也就是外务省委托弘文学院院长予以教育的“矿务学生”。 006不过,鲁迅所在矿山科使用的教科书因没有矿物的独立分 类而归于博物类,并纳入普通科管理。同学年龄从16岁到 33岁不等,平均年龄24岁。21岁的鲁迅在那时看来不算 大龄。同学队伍出身复杂,有八旗子弟,也有举人、拔贡 生、监生等考取过科举功名者。学监是姚文甫。 当时,学校里约有500名中国留学生。整个日本的中 国留学生也不过608名。在鲁迅的笔下,上野绯红如轻云 的樱花树下,他们成群结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 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 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 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了”(1)。然而,日本 小孩子见了,却呼之“锵锵波子”。 课堂内外 弘文学院每学年分三个学期,自9月11日至12月24日 为**学期 ;翌年1月8日至3月31日为第二学期 ;4月8日 至7月31日为第三学期。4月抵达的鲁迅显然为1902级的 春季入校生。弘文学院采用寄宿制,一间宿舍住六名学生。 (1) 鲁迅 . 朝花夕拾 · 藤野先生 [M]// 鲁迅 . 鲁迅全集 :第2卷 . 北京 :人民文 学出版社,2005 :313. 007学费每学年300日元,可分一个月或数个月分期付款。医 药费由学院负担,病情较重的学生则由保证人领回,费用 自理。 授课日数每学年为43周,授课时数每周33个学时。 每周*少要学日语12个学时,多时达到每周27个学时。对 于科学科目的学习,鲁迅印象深刻。他后来回忆 :“三泽 力太郎先生教我水是养气和轻气所合成,山内繁雄先生教 我贝壳里的什么地方其名为‘外套’。”(1) 由课程表可见自然 科学课程有理科示教、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等等。大 体相当于日本旧制中学的内容,应视为完全教育,而非预 备教育。 鲁迅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上午六时起床,六时半行 礼,七时早餐,九时至十二时自习,正午午餐,下午一时 至五时上课,五时半至九时入浴,九时半行礼,十时熄灯。 鲁迅不仅学习刻苦,还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交朋友、 习柔道、跑书店、广阅读、译作品,每天能量满载。 在日语老师松本龟次郎的怀想中,课堂上的鲁迅听讲 专注,反应敏捷。松本是“二战”前日本对中国留学生进 行日语教育的开拓者。一次课上,他要求把助词“に”改 (1) 鲁迅 . 且介亭杂文二集 ·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M]// 鲁迅 . 鲁迅全集 :第6 卷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26. 008成汉字,相当于汉字的“于”或“於”,要写板书。有同 学说,不必写“于”或“於”两个字,只写其中一个就行。 当时松本并不知道中文里二字发音是相同的,听说没有区 别,就确认用一个字。结果立即受到一些人的反驳,他有 些不知所措。见此情景,鲁迅起立发言,温和地指出,在 汉语里,“于”或“於”并不完全相同,只是在相当于日 语的“に”时,由于是同音同义,不管写哪个都行。听了 鲁迅的解释,松本深觉有必要与中国人一起研究汉字的使 用方法。后来,他编写《日语日文科教材》,便采纳了鲁 迅的意见,将其提供的情况作为例句使用,如问 :“君由 何年留学於敝国乎?”答 :“我从贵国明治三十五年四月 留学。明年我弟亦将来日本。”上述回答,完全符合鲁迅 的生平经历。而鲁迅还于1934年参与翻译了《日语助动 词助词使用法》(许达年编)。 校长嘉纳治五郎不仅是一位**的教育家,他还于 1882年创立了讲道馆柔道。后来,这种柔道又为学校以 及警察等采用,逐渐向全国乃至海外普及,*终成为奥运 会正式比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