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小学教师国学常识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小学教师国学常识

  • 作者:林玉山 编著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497873
  •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 页数:192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从文化史、学术史的角度,对国学的基本文献、基本学理和基本知识做了全面概括。全书共八讲,简明介绍了国学及其分类、学国学的方法、经、史、子、集和宗教文化常识等。阅读本书,可以了解经、史、子、集的文献特征,通晓国学演进的基本规程,国学研究的入学途径,并有益于自身心性修养,养成温文尔雅的为人品格。全书语言简要,内容丰富,可以作为中小学教师向学生讲解国学知识的读本。
    文章节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国学是纵贯中华五千年历史与文化的精粹,它会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依。国学之用,重在丰富、淬炼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增长人生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它既依存于经典之内的知识及其体系,又蕴涵着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是否认同“国学”、重视“国学”,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一个关系到能否传承中国文明,实现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的重要问题。 国学与西学是相对的。西学,是泛指西洋的学术。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学术输入中国,从此就有了“国学”“西学”的名称。晚清之际,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里所说的“中学”,就是“国学”。 中国学术涵盖古今,包罗万��。举凡中国的一切学问,无论经学、子学、史学、文学、语言学等著述,均列在中国学术的范围中,可谓体大而思精,湛深而博大,凝聚了先民生活的经验和民族特有的智慧,散发出东方文化特有的光彩。 国学又称国故、国粹等,又有人称之为汉学。章太炎曾撰《国故论衡》《国学略说》等书,以阐扬中华固有文化,弘扬中国学术精粹。他在书中,提到“国故”“国粹”“国学”等名词。现代人采用“国学”一词,而“国粹”“国故”等词,则渐渐被人遗忘。 近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学术的研究非常普遍,他们称中国学术为“汉学”。中国人称本国传统学术为“国学”,西方人称中国的学术为“汉学",已被世人肯定而接纳。 一般而言,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指关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 广义的国学,是把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其它皆诞生于中华本土。国学因此又被称为“中国学”。 总之,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思想文化体系,构成了恢宏的经、史、子、集四部。 国学的宗旨,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应包括诸子百家、六艺、五术之说。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名、法、墨”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之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古代,“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从政必具之术,**子弟在太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乃是民生日用所需之术,是古代“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五术乃是“为往圣继绝学”“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包括“山、医、卜、命、相”等。 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到“国粹”一词。1902年秋,梁启超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国学报》,“以保国粹为主义”,使用了“国学”一词。几个月后,梁启超又撰《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多次提及“国学”。章太炎则于1906年9月在东京发起国学讲习会,不久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学振起社,其“广告”云:本社为振起国学、发扬国光而设,间月发行讲义。全年六册,其内容共分六种:(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是经典诸子非宗教,是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吴宓认为,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 胡适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由于胡适当年在学术界的地位极高,所以他的观点影响范围*广。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而大盛于20年代,80年代又有“寻根”热,90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反思与正视的结果,于今而言,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目录
    **讲 国学及其分类 第二讲 学国学的方法 第三讲 经部常识 第四讲 史部常识 第五讲 子部常识 第六讲 集部常识 第七讲 宗教文化 第八讲 国学点滴拾萃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