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总论 绪论/2 一、生药的定义及特点/2 二、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3 三、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3 四、生药学的起源与我国生药学的发展/3 **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7 **节生药的分类/7 第二节生药的记载/8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检测分析方法/11 第三章生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24 第四章生药的药理活性、药效物质及其研究方法/27 **节生药的药理活性/27 第二节生药的药效物质/30 第五章生药的鉴定/32 **节生药鉴定的意义/32 第二节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32 第三节生药的基源鉴定/33 第四节生药的性状鉴定/33 第五节生药的显微鉴定/34 第六节生药的理化鉴定/35 第七节生药的分子鉴定/39 第八节生药的生物检定/41 第六章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藏/42 **节生药有效成分的��累规律/42 第二节生药的采收/42 第三节生药的产地加工/44 第四节生药的贮藏与保管/45 第七章中药材的炮制/49 **节中药材炮制的发展概况/49 第二节中药材炮制的目的/49 第三节中药材炮制的方法/50 第四节中药材炮制的机制/52 第八章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订/57 **节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57 第二节中药材的道地性与道地药材/58 第三节生药的外源性和内源性有毒物质及相关**性问题/58 第四节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及质量标准的制订/59 第五节《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59 第九章生药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64 **节我国生药资源概况/64 第二节生药资源调查/64 第三节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65 第四节生药学相关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65 第五节生物技术在生药资源开发中的应用/66 第六节生药资源的保护66 第二篇各论 第十章藻、菌类生药/74 第十一章蕨类生药/80 绵马贯众*(80)骨碎补(81) 第十二章裸子植物类生药/84 第十三章被子植物类生药/94 **节双子叶植物类生药/94 一、马兜铃科*/94 二、蓼科/96 三、苋科*/101 四、毛茛科*/103 五、小檗科/110 六、木通科/113 七、防己科*/115 八、木兰科*/119 九、樟科/125 十、罂粟科/129 十一、十字花科/132 十二、景天科/135 十三、杜仲科/138 十四、蔷薇科/139 十五、豆科*/145 十六、芸香科/156 十七、橄榄科/162 十八、楝科/166 十九、远志科/169 二十、大戟科/171 二十一、漆树科/175 二十二、卫矛科/178 二十三、鼠李科/179 二十四、藤黄科/181 二十五、瑞香科/183 二十六、使君子科/185 二十七、桃金娘科/187 二十八、五加科*/190 二十九、伞形科*/199 三十、山茱萸科/209 山茱萸(209)/ 三十一、木犀科/210 三十二、马钱科/212 三十三、龙胆科/215 三十四、萝藦科/217 三十五、唇形科*/219 三十六、茄科*/228 三十七、玄参科/231 三十八、茜草科/237 三十九、忍冬科/239 四十、葫芦科/243 四十一、桔梗科/246 四十二、菊科*/253 第二节单子叶植物类生药/262 四十三、泽泻科/262 四十四、禾本科/264 四十五、香蒲科/266 四十六、棕榈科/267 四十七、天南星科/269 四十八、百部科/273 四十九、百合科*/274 五十、薯蓣科/280 五十一、鸢尾科/282 五十二、姜科*/285 五十三、兰科/290 第十四章动物类生药/295 **节动物类生药概述/295 第二节重要动物类生药/296 第十五章矿物类生药/318 **节概述/318 第二节重要矿物类生药/319 生药学知识分类学习要点/324 模拟试卷/331 模拟试卷(一)/331 模拟试卷(二)/337 模拟试卷(三)/343 模拟试卷(四)/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