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战略与管理篇 **章 **科技层次论 1.1 层次的历史性 1.2 各层次的影响力因素 1.3 关键层次的作用 1.4 新的挑战——如何做好关键层次 第二章 科技创新的战略管理 2.1 创新的战略观和管理观 2.2 科技创新战略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与规律 2.3 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战略的基本理念 2.4 科技创新战略管理视野的“4个基本点” 2.5 科技创新战略管理的基本分析框架 2.6 科技创新:战略创导未来 第三章 迎接颠覆性创新群集到来的挑战 3.1 颠覆性创新——竞争性市场偏好后起之秀 3.2 创新经济时代——颠覆性创新的群集到来 3.3 颠覆性创新带来诸多新挑战 3.4 重视变革、引导变革,变颠覆为科技创新的契机 第四章 作为战略奇点的颠覆性技术创新 4.1 科技及产业变革与颠覆性技术创新群集的到来 4.2 颠覆性技术——可孕育未来的战略奇点 4.3 主动研发颠覆性技术和推动颠覆性创新的战略意义 4.4 把颠覆性技术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枢纽 第五章 科技创新的十大战略工具 5.1 破坏(颠覆)性技术 5.2 CTO制度 5.3 “架构与模块”化设计能力 5.4 技术路线图 5.5 产品和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 5.6 集成产品开发模式 5.7 研发外包及技术联盟 5.8 创新成熟度模型 5.9 计算机辅助创新 5.10 创新实验室 第六章 政府科技计划管理者多重角色——对DARPA案例的感�� 6.1 政府科技计划管理者的众多角色 6.2 DARPA管理带给我们的4点启示科技创新活动篇 第七章 科学:游戏的观点、工具的观点、批判的观点 7.1 引言 7.2 作为游戏的科学 7.3 作为工具的科学 7.4 科学的批判观 第八章 科研及研发活动类型分析 8.1 “阿波罗型”与“酒神型” 8.2 科研活动“四象限分类法” 8.36 类不同取向的科技活动 第九章 新型研发机构的生成与发展 9.1 新型研发机构产生的背景 9.2 新型研发机构的“四不像”特点 9.3 新型研发组织是实现创新驱动的新生力量 第十章 高技术及其产业化趋势 10.1 高技术及其产品发展的趋势、特点 10.2 高技术产业化的新特征 10.3 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模式 10.4 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环境 第十一章 科技创新模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11.1 科技创新模式 11.2 破坏性创新与逆向创新 11.3 新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 11.4 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责任 第十二章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之难——关键在于工程化水平和产品服务架构能力 12.1 工程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 12.2 提升架构能力和模块化水平 第十三章 探索适应创新发展需求的评价机制和模式 13.1 联系地看科技、研发、创新的同与不同 13.2 着眼于创新的过程与模式来理解创新的本质 13.3 科技评价活动有序开展既要有分类更要有互动 第十四章 技术路线图:决胜创新之道和创导未来的新方法 14.1 技术路线图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14.2 面向创新战略管理需要 14.3 技术路线图只是一种工具 14.4 路线图带来更多的新问题与思考 14.5 对我国宏观科技发展规划的启示 14.6 地方如何开展技术路线图研究 14.7 技术路线图在我国的发展与相关思考产业集群和企业科技创新篇 第十五章 产业簇群现象研究及其政策意义 15.1 关于产业簇群的描述 15.2 产业簇群的产生和演化 15.3 产业簇群的作用和意义 15.4 产业簇群给理论研究带来的新挑战:新竞争模式 15.5 对中国当前建设与发展的启示 15.6 我国区域产业簇群的发展 第十六章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 16.1 问题的提出 16.2 产业集群现象存在的根据 16.3 产业集群对现阶段**和区域发展的意义 16.4 目前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16.5 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第十七章 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17.1 集群问题的热度在继续升温 17.2 集群理论探讨还需深化 17.3 政策层面的关注与操作 17.4 萦绕各方的几个关系问题 17.5 中国的高速发展引人注意 17.6 产业集群与中国区域创新发展 第十八章 产业集群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使命与前途 18.1 产业集群在当代中国的3种解读 18.2 中国新型工业化阶段产业集群的使命 18.3 关注产业集群前途需处置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8.4 如何让产业集群有一个好的前途 第十九章 基于“双创集群”发展社区生产力——积累社会全面发展全面治理的正能量 19.1 从社区来理解生产力,重新认知社区生产力 19.2 发展社区生产力必须将科技创新与社会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19.3 探索了新常态下文明型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