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什么是中药的五行属性?
熟悉中药的朋友们都知道,每一味中药都有药性。
什么叫药性呢?既是它的寒性或热性,又是它的辛味或酸味,还是它的升降之性或刚柔之性。这种属性既与药效相关、又与药效不同,是中药之所以成为中药的一大特点。
这种特点,在教材中被总结为“中药药性理论”,所有的中医药学子都需要掌握中药药性理论。
但是,在“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中,在《辅行诀》 原文中,我们却看到了另外一种对中药的描述。这就是我们这本书的主角----中药的五行国性。
首先,我们来直观地感受一下中药的五行属性。
在《辅行诀》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陶隐居云:依《种农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首; 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辟邪骗痘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疾用耳。检用诸药之要者,可默契经方之旨焉。经云: 在天成象,���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
我们认为,这段话实际上描述了《辅行诀》 中记载的五脏大小补泻汤和二十五味药精等内容的来源。来源于哪呢?来源于伊尹的《汤液经法》陶弘景作为《辅行诀》的编写者,是从《汤液经法》中“检录常情需用者”和“检用诸药之要者” 而成书的。
其中,“检用诸药之要”的内容,就是我们说的二十五味药精。即: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获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为之主,积实为木,鼓为火,芍药为土薯锁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苓为木,黄连为火,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