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长三角与越剧学术论坛文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长三角与越剧学术论坛文集

  • 作者:安怡
  •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9787503974373
  •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 页数:624
  • 定价:¥1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3974373
    • 作者
    • 页数
      624
    • 出版时间
      2023年09月01日
    • 定价
      ¥15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收集整理了两次长三角与越剧学术论坛中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几十位相关领域专家*新的越剧相关的科研成果,对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聚焦浙江地域文化,追溯越剧在江南文化,尤其是长三角流布区域中的影响力,研究越剧审美与长三角文化的渊源,梳理长三角越剧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成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章节选
    后记 越剧曾经是全国流布区域*为广泛、影响力较大的戏曲剧种之一。吴侬软语的浙江方言、清丽柔婉的旋律声腔,至今依旧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百多年来, 它诞生于绍兴嵊州乡间,繁盛于上海十里洋场,它既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一种令人见之难忘、遇之动情的文化样态。
    时至21 世纪的今天,传统戏曲艺术中的许多剧种虽已不像往日那样繁盛, 但越剧艺术在长三角地区依然观众众多,十分活跃。它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不仅以一种戏剧形式存在,更承载着流布区域丰富的地域性文化元素与信息。浙江作为越剧艺术的诞生地,我们有责任对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文化样态予以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以期高质量地保护与传承。
    浙江音乐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艺术类专业院校,为了充分发挥高校的学术研究职能,更好地建设“戏剧与影视学”这一省级**学科,于2020 年11 月成立了戏剧学研究所,并在研究所下设以建构“越剧学”学科体系为宗旨的“越剧学研究**”,其目的在于推动浙江乃至全国越剧理论研究的开展,促进中国地方戏曲剧种研究的深入与理论体系的完善,使之成为中国越剧艺术研究的重要学术高地。
    在新时代实施文化浙江工程,打造文艺精品高地、文化创新高地,培育浙江文化新标识的今天,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战略,戏剧学研究所结合越剧学学科特色研究,创设了“长三角与越剧学术论坛”。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及相关媒体的关怀和支持下,浙江音乐学院戏剧学研究所于2021 年5 月、2022 年5 月先后举办了两届学术论坛。首届论坛以“长三角地域文化与越剧流布区域—— 越剧审美特色的形成与长三角地域文化”为题, 第二届以“新越剧改革80 年经验与成就”为题展开研讨。两届论坛会聚了来自全国戏剧戏曲学界60 余位不同层次的专家学者及艺术家代表参会,即便在特殊时期,大家仍以线上线下互联的方式热情参与,令人感动。
    两次会议充分凸显“越剧学”构建的研究特色,广泛追溯越剧在江南文化, 尤其是苏、浙、沪、闽长三角流布区域中的影响力,**研究越剧审美与长三角文化的渊源,梳理长三角越剧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成果,进而对演出形态、剧目创作、班社组织、演剧风格、音乐流派、审美特色、艺术家成长史、人才培养等各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讨。多位专家对“越剧学”的构建充分发表观点,从艺术个案到美学理论、从研究领域到研究方法为研讨会贡献了学术智慧,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我们深表敬意!为了让“长三角与越剧学术论坛”与“越剧学”研究得到戏剧学界更加广泛的了解与关注,我们将两届论坛的学术论文结集成册,以飨读者。
    在《长三角与越剧学术论坛文集》即将付梓之际,我们特别感谢浙江音乐学院领导对戏剧学研究所的设立以及越剧学研究所给予的**前瞻性的规划与鼓励;感谢学院科研处、戏剧系同人对两届学术论坛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相关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指导;感谢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中国戏剧》《戏曲研究》等各单位领导及媒体朋友的关爱与帮助。感谢为本文集顺利出版付出努力的浙江音乐学院戏剧学研究所各位专家、同事;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各位编辑付出的努力与辛劳。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同人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安怡浙江音乐学院戏剧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2023 年5 月15 日于杭州
    目录
    **届长三角与越剧学术论坛 在首届长三角与越剧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陈先春/3 在首届长三角与越剧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刁玉泉/ 5 戏曲改编域外故事的成功探索 ——越剧《春香传》的创演经验 朱恒夫/7 论越剧的守正创新 戴平/ 21 越剧学框架下的越剧音乐研究 张刚/30 新旧转折期的戏曲影像记录:电影《越剧菁华》研究 海震/46 扬长补短,再创辉煌 ——关于越剧传承发展的思考 刘文峰/61 悲情中的国族与女性 ——近现代中国“悲旦”的生成和发展 黄蓓蓓 姜进/69 21 世纪上海越剧的生存现状与未来发展 李伟 莫霞/85 论越剧发展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沈勇/100 越剧与长三角文化 蒋中崎/111 略论江南文化的地域特性 陈国灿/132 对于越剧学学科建设的一点设想 李声凤/141 从《碧玉簪》看越剧的民间传统 张艳梅/152 戏曲的“烟火气”与“距离感” ——越剧《五女拜寿》创作经验再观照 王瑜瑜/161 浙江省民营越剧团的演出现状 ——长三角文化特征刍议 李莉 余爱华/174 浙江越剧现代戏创作回顾与展望 杨斯奕/181 从“来路”到“归途” ——越剧基因与“越剧现象”初探 孙竹/196 第二届长三角与越剧学术论坛 在“第二届长三角与越剧学术论坛——越剧改革 80 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陈先春/207 在“第二届长三角与越剧学术论坛——越剧改革 80 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刁玉泉/209 越剧改革的意义 王安奎/212 越剧在改革创新中前行 周育德/220 明晰我是谁才能坦步未来 ——当下越剧发展之我见 崔伟/224 越剧的“觉醒年代” ——纪念越剧改革 80 周年 罗怀臻/227 论越剧历史剧《则天皇帝》的优点与不足 朱恒夫/232 口头创腔与活口演唱:越剧演员的创腔和演唱传统 海震/249 一份珍贵的越剧音乐文献 ——读《浙江省越剧团音乐研究小组业务总结报告》 张刚/265 从新创剧目看越剧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困境 罗松/288 关于越剧表演理论的思考 ——从《越剧演员谈表演》谈起 谢雍君/294 越剧流派艺术的建构及美学价值 曹凌燕/305 “往事以知今”:论既有路径对越剧新编剧目经典化的启示 叶志良 张纯瑜/314 新时代越剧发展的可能:从男女合演说起 沈勇/321 艺术感受是强烈的、深远的 ——以越剧《祥林嫂》为例谈越剧音乐改革 施王伟/329 论袁雪芬对中国越剧的贡献 蒋中崎/340 浅谈越剧百年改革历程 谈声贤/360 越剧守正创新发展之我见 董德光/368 文明戏与近现代越剧的改革 王晓珊/385 袁雪芬的新越剧运动 钟冶平/406 “守”与“创”之间:文化创新视阈下的越剧及其发展 ——从所谓“转基因”说说起 刘雄峰/417 融媒体助推传统越剧话语权传播 任国征/425 以史为鉴 继往开来: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晋京演出戏单谈起 何方方 刘文峰/433 重塑越剧老生舞台之美的思考与实践 朱健健/448 从“拿来主义”到“剧种化” ——论昆剧对于越剧表演艺术的贡献 杨斯奕/458 新时期越剧民间科班研究 孙焱/ 470 新越剧改革 80 年:越剧舞台文人形象的精神诉求与女性想象 马潇婧/492 谈袁雪芬与 20 世纪 40 年代的越剧改革 马旭苒/507 善用越剧题材讲好中国故事 李莉/ 517 越剧改良文戏的繁盛、危机及其文化生态 曾嵘/524 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对外国文艺作品的编演 王璐瑶/543 金采风的越剧表演艺术研究 ——以《碧玉簪》《盘夫索夫》为例 陈茜鼎/ 556 试论尹桂芳与芳华越剧团的艺术联结 翟文姿/565 “戏剧是社会的镜子”:袁雪芬与“新越剧”改革**阶段(1942—1946) ——兼谈越剧史料的发掘与利用 沈园园/ 572 商芳臣及“标准剧团”演出实践探究 苏安琪/584 不同时期越剧《春香传》的导演创作辨析 高配羽/600 后记/ 608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