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分析化学(第9版/本科药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分析化学(第9版/本科药学/)

  • 作者:邸欣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345682
  •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01日
  • 页数:441
  • 定价:¥8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117345682
    • 作者
    • 页数
      441
    • 出版时间
      2023年06月01日
    • 定价
      ¥82.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第九轮规划教材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与优化:一是内容上传承创新,将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知识点写入教材,同时根据新出台的**政策法规、《中国药典》等对教材进行更新,保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二是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主体框架设计,做到前后知识衔接有序,避免不同课程直接内容的交叉重复;三是理实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新药研发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四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目录
    章 绪论/1 节 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1 第二节 分析过程和步骤/2 第三节 分析化学的作用/3 第四节 分析化学的起源和发展/4 第五节 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4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6 节 概述/6 第二节 准确度和精密度/6 一、 准确度与误差 /6 二、 精密度与偏差 /7 三、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8 第三节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9 一、 系统误差 /9 二、 偶然误差 /10 三、 误差的传递 /10 四、 减免误差的方法 /12 第四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3 一、 有效数字 /13 二、 数字的修约规则 /14 三、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4 第五节 有限量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5 一、 偶然误差的分布规律 /15 二、 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 /16 三、 可疑数据的取舍 /19 四、 显著性检验 /20 五、 相关与回归 /23习题/25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27 节 概述/27 第二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27 一、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27 二、 酸碱指示剂 /35 三、 酸碱滴定曲线 /37 四、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43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46 一、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6 二、 酸碱滴定分析的计算 /47 三、 酸碱滴定方式 /49 四、 应用示例 /50 第四节 非水滴定法/51 一、 非水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1 二、 非水滴定法的应用 /54 习题/58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60 节 概述/60 第二节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61 一、 配位平衡 /61 二、 配位滴定曲线 /66 三、 金属���示剂 /68 四、 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 /70 第三节 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70 一、 酸度的选择和控制 /70 二、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72 第四节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74 一、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74 二、 配位滴定方式 /75 三、 应用示例 /77 习题/78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80 节 概述/80 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80 一、 氧化还原平衡 /80 二、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86 三、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 /88 四、 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 /89 五、 氧化还原滴定预处理 /90 第三节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90 一、 碘量法 /90 二、 高锰酸钾法 /94 三、 亚硝酸钠法 /95 四、 溴酸钾法和溴量法 /97 五、 重铬酸钾法 /98 六、 铈量法 /98 七、 高碘酸钾法 /99习题/99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101 节 概述/101 第二节 难溶化合物的沉淀 - 溶解平衡/101 一、 溶解度 /102 二、 活度积和溶度积 /102 三、 条件溶度积 /103 四、 影响沉淀 - 溶解平衡的因素 /103 第三节 沉淀滴定法/105 一、 银量法的滴定曲线 /106 二、 银量法的滴定终点指示方法 /107 三、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 111 第四节 重量分析法/ 112 一、 沉淀重量法 / 112 二、 挥发重量法 / 117 三、 重量分析法的应用 / 119习题/ 119 第七章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122 节 概述/122 第二节 电位法的基本原理/123 一、 化学电池 /123 二、 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 /125 第三节 直接电位法/128 一、 溶液pH 的测定 /128 二、 其他离子浓度的测定 /132 第四节 电位滴定法/134 一、 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35 二、 电位滴定法的应用 /136 第五节 永停滴定法/138 一、 永停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38 二、 永停滴定法的应用 /139习题/140 第八章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142 节 概述/142 一、 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143 二、 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143 第二节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145 一、 电子跃迁类型 /145 二、 紫外 - 可见吸收光谱常用术语 /147 三、 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47 四、 影响吸收带的因素 /149 五、 朗伯 - 比尔定律 /151 六、 偏离朗伯 - 比尔定律的因素 /152 第三节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计/155 一、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组成 /155 二、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和 光学性能 /157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与结构分析/159 一、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160 二、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162 第五节 定性分析方法/162 一、 鉴别分析 /163 二、 纯度检查 /164 第六节 定量分析方法/164 一、 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164 二、 同时测定多组分的定量方法—— 计算分光光度法 /167 三、 比色法 /168 习题/170 第九章 荧光分析法/172 节 概述/172 第二节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73 一、 荧光的产生 /173 二、 荧光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175 三、 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75 目 录 11 四、 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178 第三节 荧光分光光度计/180 一、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组成 /180 二、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校正 /181 第四节 定量分析方法/181 一、 溶液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的关系 /181 二、 直接测定法 /182 三、 间接测定法 /182 四、 多组分混合物的荧光分析法 /183 第五节 几种新的荧光分析技术简介/183习题/185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186 节 概述/186 第二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187 一、 分子振动能级 /187 二、 振动形式和振动自由度 /188 三、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189 四、 吸收峰的强度 /190 五、 吸收峰的位置 /191 六、 特征峰和相关峰 /195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红外吸收光谱/196 一、 脂肪烃类 /196 二、 芳香烃类 /197 三、 醇、酚和醚类 /198 四、 羰基类化合物 /199 五、 含氮类化合物 /202 第四节 红外光谱仪/203 一、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204 二、 红外光谱仪的性能 /205 第五节 红外吸收光谱解析及应用/206 一、 试样的制备 /206 二、 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207 三、 红外光谱解析示例 /208习题/212 第十一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15 节 概述/215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216 一、 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 /216 二、 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 /217 三、 原子吸收线的轮廓和变宽 /218 四、 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220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21 一、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组成 /221 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225 第四节 定量分析方法/226 一、 测定条件选择 /226 二、 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227 三、 灵敏度和检出限 /228 四、 定量分析方法 /229习题/230 第十二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231 节 概述/231 第二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232 一、 原子核的自旋 /232 二、 原子核的自旋能级和共振吸收 /233 三、 自旋弛豫 /235 第三节 化学位移/236 一、 屏蔽效应 /236 二、 化学位移的表示 /236 三、 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 /237 四、 化学位移的计算 /239 第四节 偶合常数/242 一、 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 /242 二、 偶合常数 /243 三、 自旋系统 /245 第五节 核磁共振仪/247 第六节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及应用/248 一、 试样溶液的制备 /248 二、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248 三、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示例 /250 第七节 核磁共振碳谱和相关谱简介/252 一、 核磁共振碳谱 /252 二、 相关谱 /254习题/256 第十三章 质谱法/259 节 概述/259 第二节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260 一、 离子的产生 /260 二、 质量色散和方向聚焦 /260 三、 质谱的表示方法 /261 第三节 离子类型/262 一、 分子离子 /262 二、 碎片离子 /262 三、 亚稳离子 /262 四、 同位素离子 /263 第四节 阳离子的裂解类型/264 一、 单纯裂解 /264 二、 α 裂解 /265 三、 重排裂解 /266 第五节 质谱仪/267 一、 质谱仪的结构组成 /267 二、 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274 三、 质谱仪的类型 /275 第六节 有机化合物的质谱特征/275 一、 烃类 /275 二、 醇类 /277 三、 醛和酮类 /277 四、 羧酸与酯类 /278 五、 含氮化合物 /278 第七节 质谱解析及应用/279 一、 分子式的确定 /279 二、 质谱解析步骤 /281 三、 质谱解析示例 /281 第八节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综合解析/282 一、 综合解析程序 /282 二、 综合解析示例 /283 习题/286 第十四章 气相色谱法/289 节 概述/289 一、 色谱法的分类 /289 二、 气相色谱法简介 /290 第二节 色谱过程和色谱基本术语/291 一、 色谱过程 /291 二、 色谱基本术语 /292 第三节 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295 一、 气 - 液色谱法和气 - 固色谱法的分离机制 /295 二、 气相色谱法的固定相 /296 三、 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 /300 第四节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301 一、 塔板理论 /301 二、 速率理论 /304 第五节 气相色谱仪/308 一、 气相色谱仪的结构组成 /308 二、 气相色谱检测器 / 311 第六节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316 一、 气相色谱分离基本方程 /316 二、 气相色谱条件选择 /316 三、 样品的预处理 /318 第七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319 一、 定性分析方法 /319 二、 定量分析方法 /320习题/322 第十五章 **液相色谱法/325 节 概述/325 第二节 **液相色谱速率理论/326 一、 柱内峰展宽 /326 二、 柱外峰展宽 /327 第三节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327 一、 化学键合相的种类和性质 /328 二、 流动相的基本要求和性质 /329 三、 正相键合相色谱法 /330 四、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 /331 五、 反相离子**色谱法 /332 六、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 /332 第四节 其他**液相色谱法/334 一、 液固吸附色谱法 /334 二、 离子交换色谱法 /334 三、 分子排阻色谱法 /335 四、 手性色谱法 /336 五、 亲和色谱法 /337 六、 亲水作用色谱法 /338 第五节 **液相色谱分离方法的选择/338 第六节 **液相色谱仪/339 一、 高压输液系统 /339 二、 进样系统 /341 三、 色谱柱分离系统 /341 四、 检测系统 /342 五、 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 /345 第七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345 一、 定性分析方法 /345 二、 定量分析方法 /346 习题/346 第十六章 平面色谱法/348 节 概述/348 第二节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有关参数/348 一、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 /348 二、 平面色谱法的参数 /349 第三节 薄层色谱法/350 一、 薄层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350 二、 吸附薄层色谱法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351 三、 薄层色谱操作方法 /353 四、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356 五、 薄层扫描法简介 /357 第四节 纸色谱法/359 一、 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359 二、 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360习题/360 第十七章 毛细管电泳法/362 节 概述/362 第二节 毛细管电泳法的基本原理/363 一、 电渗和电渗淌度 /363 二、 电泳和电泳淌度 /363 三、 柱效和谱带展宽 /364 四、 分离度 /366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法的主要分离模式/366 一、 毛细管电泳法的分类 /366 二、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367 三、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369 四、 毛细管电色谱法 /370 第四节 毛细管电泳仪/371 一、 高压电源 /371 二、 毛细管柱 /371 三、 进样系统 /372 四、 检测器 /373 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法的应用/373 习题/374 第十八章 色谱 - 质谱联用分析法/375 节 概述/375 第二节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 /375 一、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简介 /376 二、 数据采集模式及其提供的信息 /377 三、 谱库检索 /379 四、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的特点和应用 /379 第三节 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 /380 一、 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简介 /380 二、 数据采集模式及其提供的信息 /382 三、 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384 四、 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的特点和应用 /385习题/385 附录一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021) /387 附录二 常用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389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391 附录四 国际制(SI)单位与cgs 单位换算及常用物理化学常数/393 附录五 常用酸、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 /394 附录六 配位滴定有关常数/398 附录七 常用电极电位/402 附录八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I =0) /406 附录九 标准缓冲溶液的pH(0~95℃) /409 附录十 主要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410 附录十一 质子化学位移表/415 附录十二 质谱中常见的中性碎片与 碎片离子/418 附录十三 气相色谱法用表/421 参考文献/425 中文索引/427 英文索引/43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