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辅导
Ⅱ.考查内容解析
中国古代史包括从远古时代一直到清前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历史。《考试大纲》开列“中国历史的开端”、“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清(前期)”等八章。
一、中国历史的开端
本章包括“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氏族公社”和“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等三节。
(一)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
中国远古时代是指夏建立以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人类使用的主要劳动工具是石器。
我国境内发现的猿人化石主要是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
元谋人化石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的*早的猿人化石。
蓝田人化石发现于陕西蓝田县,距今约65万-80万年。
北京人化石1927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有用火的痕迹。距今约70万年。
三处均发现有打制石器。
(二)氏族公社
从社会组织的角度,原始社会被分为“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大时期。原始群是人类*早的社会组织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十几人或几十人组成一个群体,共同采集或狩猎。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的基本社会组织被称为“氏族公社”。公社成员人人平等,财产归全氏族共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氏族首领由氏族成员推选产生,没有特权。
氏族公社又分成“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大阶段。
1.母系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开始于距今10万年前,距今约1万年前进入繁荣时期。母系氏族公社中妇女处于支配地位。山顶洞人是早期的典型代表。母系氏族公社发展繁荣阶段的代表文化是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其中,半坡遗址是母系氏族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河姆渡遗址是迄今江南地区发现的*早的新石器文化,也是母系氏族公社繁荣的代表。这时,黄河流域以种粟(谷子)为主,江南地区则普遍种植水稻。
2.父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是由氏族公社向**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
父系氏族公社内部以男子为**分裂成若干个大家庭,各大家庭内部又分裂成若干个一夫一妇的小家庭。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瓦解,代之以地缘为纽带的农村公社。在家庭内部,男子居于支配地位,妻子从夫而居,辈分、财产继承按照父系计算。
父系氏族文化的代表是龙山文化,又称黑陶文化。
3.新石器时代
远古历史上的“野蛮时代”,即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主要文化遗址有: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兴隆洼文化、彭头山文化等;中期主要文化遗址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晚期主要文化遗址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
(三)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
1.炎帝
炎帝即神农,居于姜水流域,是农业生产和医药的***。他用木制作耒耜,教民耕种;又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
2.黄帝
黄帝号轩辕氏,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他与炎帝联手,在涿鹿之野与九黎族作战,取得胜利,九黎族首领蚩尤被杀。后黄帝和炎帝大战于阪泉之野,黄帝胜,在黄河流域长期繁衍。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臣属发明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
传说中国文明起源于炎帝和黄帝时代,旧时常以“炎黄”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
3.三皇五帝
三皇的说法有多种类型:一说为伏羲、女娲、神农;一说为伏羲、神农、燧人;一说为轩辕、神农、赫胥;一说为伏羲、神农、祝融;等等。总之,这一系统中的伏羲、女娲、神农、燧人、祝融、轩辕、赫胥等,都被战国秦汉时人视为华夏远古时期有发明创造、有功于文明进步的人物。
五帝一般公认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传说颛顼进行了一次“绝地通天”的社会变革,设立了官吏,使各司其职,说明**权力和**机构已处于萌芽之中。帝喾又称高辛氏,据说“能序三辰以教民”,即能观测天象并据日月星的四时运行规律安排农业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尧所属的部落是传说中的陶唐氏,故称唐尧。舜出自有虞氏氏族,又叫虞舜。尧舜时期,属于中国氏族社会的末期。
4.禅让制
传说中传贤不传子的制度。尧为部落联盟首领,年老时,选择舜为继承人,在四岳十二牧同意后,传位给舜。舜年老时,用同样方法传位给禹。这种职位禅让的做法仍是氏族公社选举制的传统,史称“禅让时代”。
二、夏商西周
本章包括“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夏朝的巩固和发展”,“商族的起源”,“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周族的兴起和灭商”,“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和“夏、商、西周的文化”等九节。
(一)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个王朝。
1.二里头文化
1959年,在河南省偃师县发现“二里头遗址”。此后,还在豫西和晋西南地区发现数十处遗址,统称为“二里头文化”。这些遗址中挖掘出大量小件青铜器,还有兵器和礼器,这是**建立的重要标志。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有石、骨、蚌制作的铲、斧、刀、镰、耒等。陶制酒器的发现说明粮食产量较高。还发现有制造骨器的作坊和陶窑遗址。发现的“贝”被认为是作为货币使用的,说明交换也有了发展。
墓葬反映出**分化。有些尸骨身首异处,有些像双手被缚活埋,被认为是奴隶的尸骨。
二里头遗址发现有大型宫殿建筑群。河南登封发现的古阳城遗址有可能是禹都阳城。
多数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文化。
2.夏的建立
夏被认为是奴隶制社会。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文明时代。
有的学者认为,夏王朝的建立是从禹开始的。
禹的主要功绩是治水,所用的办法是导(他的父亲鲧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被舜所杀)。“茫茫禹迹,划为九州”,所以中国也叫“禹迹”、“九州”。
禹因禅让制而成为部落联盟的**。禹死后,“禅让”给伯益。但禹生前纵容儿子启扩充势力。羽翼丰满的启杀了伯益,确定了王位世袭制度,我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局面开启。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夏是启建立的。
夏的建立是公元前21世纪。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夏的起始年代是公元前2070年。
(二)夏朝的巩固和发展
1.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
启的儿子太康当政时,耽于游乐而不恤民事,东夷族首领羿夺取了夏政权。太康弟仲康儿子相的遗腹子少康长大后恢复了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2.夏代的**机构
*高统治者称王,也称“夏后氏”。
夏代刑法称“禹刑”,是我国历史上*早的刑法。
夏代**的监狱叫“夏台”,也叫“钧台”。
(三)商族的起源
1.商族的先世
商族的远祖可追溯到尧舜时代的契。契母简狄吞玄鸟(燕子)卵(“子”)而生契。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故商族为子姓。由此可知,契以前商族还处在“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商族的图腾是燕子。
2.成汤灭夏
汤是契的14世孙,以伊尹为相,励精图治。
此时是夏桀统治时期。他暴虐无道。“汤武革命”,推翻了夏,建立商,都于毫。汤也叫“成汤”、“商汤”、“武汤”(武功显赫)、“汤武”。
(四)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
1.盘庚迁殷
商朝从仲丁至阳甲,前后五代九王,内乱不断,史称“九世之乱”,国都也变迁不定。盘庚将首都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考古学上称该地为“殷墟”。商朝后来也被叫做“殷朝”、“殷商”、“商殷”。
盘庚迁殷是商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从此迎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以后200多年,一直没有迁都。
2.武丁中兴
盘庚迁殷后,国势上升。到武丁时,任用傅说为相,大力改革政治,不断对外用兵,扩大了商的版图和政治影响,成为商朝的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
(五)周族的兴起和灭商
1.周族的兴起
周族姬姓,居住在今陕西渭水中游的黄土高原。
周的始祖名“弃”,据说其母姜螈践踏了一个巨大的脚印而感孕生弃。弃善于经营农业,号“后稷”,是尧时的农师。
古公亶父率领周族迁居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有了更快的发展。古公亶父被后世尊为“太王”。
古公亶父的孙子是周文王,名昌。迁都于丰(沣水西)。文王勤政,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制定“有亡荒阅”之法(大规模清查逃亡的奴隶),获得奴隶主拥护;实行“怀保小民”政策,缓和**矛盾,为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
2.武王伐纣
商朝*后的王是纣。商纣王荒淫暴虐。
文王的儿子武王在位时,以太公望(姜太公,吕尚)、周公旦为辅伐纣。他亲率大军,在孟津渡过黄河,杀奔商都朝歌。牧野(位于朝歌南郊)之战,“前徒(纣王将俘来的夷人拼凑起来的武装)倒戈”,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朝建立,迁都于镐(今陕西长安县西北),丰、镐隔水相临,同为都城。时在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后,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封纣王子武庚于殷;又派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三国(邶、邶、卫),监视武庚,史称“三监”。
3.周公辅政
武王在灭商的第二年病死。子成王继位,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摄政,引起“三监”的疑忌。武庚乘机拉拢“三监”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东征,用3年时间平定了叛乱,史称“二次克商”。
为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周公旦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此后,镐京为“宗周”,是周人兴起的根据地;洛邑为“成周”,是保卫宗周、镇抚东方的重镇。镐京亦称西都,洛邑亦称东都),为后来东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六)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
1.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的加剧
周昭王南征受挫,周穆王时王道衰微,西周开始走下坡路。社会矛盾加剧表现为:(1)奴隶主**的地位分化,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尖锐,而且平民和**的矛盾突出(“国人暴动”);(2)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矛盾日趋尖锐,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犬戎强大起来了;(3)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向土地私有制转化,土地赠送、交换、赔偿、抵押、典当层出不穷。
2.国人暴动
周厉王实行暴政,西周社会矛盾尖锐。公元前841年,居住在国都镐京的“国人”发动武装斗争。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周厉王逃亡,周王朝统治的根基严重动摇。
3.周召共和
国人暴动后,周厉王出逃,国都一片混乱。周公(不是周公旦)、召公一起主持政事,号称“共和行政”。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国有确切文字纪年的开始。
4.宣王中兴
周宣王即位后,以召公、周公为辅,革新政治,周朝国势再兴,史称“宣王中兴”。
宣王为补充兵力,开拓财源,“料民(清查民数)于太原(今山西西南部)”。他宣布废除借助民力耕公田的籍田制度,将公田租给农民耕种,按一定的数额征收田租,这叫“不籍千亩”,劳役地租变成了实物地租,封建的租佃关系发展起来。
5.西周灭亡
周幽王继位后,朝政黑暗。他迷恋女色,“烽火戏诸侯”。他欲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父申侯联合犬戎,于公元前771年攻破镐京,杀周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灭亡。
(七)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1.商朝的制度
商王是*高统治者,自称“余(予)一人”,以示至高无上。商代的王位继承,前期多“兄终弟及”,盘庚迁殷后,多“父死子继”,商末前大抵为嫡长子继承制。
王下有相,称师尹或冢宰,辅佐商王统治全国。官员大体可分文职类、武职类和宗教类。
商朝方国林立,实行班爵制度,有侯、伯、子、男等爵位。方国要向王室朝贡,提供力役,奉命征伐。
商朝在各地设置监狱,叫“羑里”,又称“圜土”。商朝的刑法比较完备,有“刖刑”、“宫刑”、“大辟”、“墨刑”以及更残酷的“醢刑”、“烹刑”、“脯刑”和“炮烙之刑”。
商朝军队以师为单位,“三师”相当于后世的“三军”。
2.西周的政治制度
周王是*高统治者,自称“天子”,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周王以下有三公——太师、太保、太傅,辅佐天子,总理天下。三公以下设六卿,分三左和三右。三左指太史(管册命)、太祝(管祭祀)、太卜(管卜筮);三右指太宰(管财务)、太宗(管**事务)、太士(管司法)。此外,还有司徒(管土地)、司空(管工程)、司马(管军队)、司寇(管刑警)和司士(管监察)。各级官吏都由**担任,世代相袭,作为俸禄分封的采邑也世代享用,叫“世卿世禄”。
周王的军队主要有三支:“周六师”(宗周六师),也叫“西六师”,驻守镐京,保卫京师;“殷六师”,驻守朝歌,对付殷顽民的反抗;“成周八师”,也叫“东八师”,驻守洛邑,保卫东方。军队编制后来由“师”改“军”。
刑法主要有五刑;墨刑、劓刑、刖刑、宫刑、大辟,还有鞭刑和流放。它主要是针对平民和奴隶犯法,“刑不上大夫”。
3.西周的土地制度
井田制是西周土地制度的主要构成形式,是**土地所有制。土地世袭,非经特许不准随意买卖或转让(“田里不鬻”)。
4.分封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即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配给同姓**、异姓亲戚、有功之臣和古代圣王后裔的制度。
分封制的前提是,周天子名义上是全国土地的所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从而“授民授疆土”。其方式是层层分封,即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建诸侯国),诸侯又将封地内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建家),卿大夫又将封地内的土地分封给士。形成封建的“金字塔”。
在分封制下,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具有废立诸侯的权力,并有权任免诸侯国的重要官吏;定期巡狩,到各国视察;保护诸侯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