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物流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2.1.1物流工程学的特点
物流工程体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许多特征。
(1)物流工程是以多学科的综合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又是经济学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需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既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先进性,又要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物流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除了要掌握生产、运输等技术知识外,还要掌握经济学、统计学等经济管理知识。
(2)物流工程学是一门对物流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的科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例如,要优选一个仓库的库址,不仅要考虑地质、场地等条件,还要考虑物资出入库的条件和对流通成本的影响,也要考虑产品的销售半径和用户的经济效益。
(3)物流工程研究的对象一般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在进行系统分析时,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其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与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方法。
(4)物流工程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研究课题、数据与资料来源于生产和流通,其研究成果又直接应用于生产和流通的实践。它直接服务于制订长期发展规划、制订经济发展的方针政���、提高物流技术和改进物流的组织管理。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学、生产加工工艺学、计算机科学等。
2.1.2物流工程学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的研究对象就是各种物流系统,它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具体来说,包括:①企业物流系统;②运输及仓储业物流系统;③社会物资流通调配系统;④社区、城市、区域规划系统;⑤服务和管理系统(如办公室、教育、医院、行政管理等)。
本书将这些物流系统分为两类,即生产物流系统和服务物流系统。在制造业企业中,一般是以生产物流系统为主,但也涉及服务物流系统;而在服务业企业和公共系统中则以服务物流为主。这两类物流系统将是我们主要的研究对象。
2.1.3物流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物流系统包含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功能。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首先要解决物流设施、物流装备与工具、物流信息技术及网络、组织及管理等诸多问题,并涉及运作体制、法律规章和标准化等方面的问题。
1.物流工程技术 物流工程技术
…… 现代物流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的经济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要素的观点,已经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可。物流工程与现代物流并存,现代物流落实于物流工程,物流工程使现代物流得以实施和实现,而物流工程学是指导物流工程实施的原理与方法。因此,研究物流工程、物流工程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物流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离不开技术与设备。到了21世纪的今天,物流规划日益完善,物流技术日益进步,物流信息愈加畅通,因此,对物流工程水平和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为此,物流工程以物流系统优化为目标,把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所涉及的物流工程问题运用物流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规划、管理和控制,以合理的物流成本、优质的物流服务、较高的物流效率,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物流工程系统包括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的质量、成本和风险管理。
物流工程学是一门涉及交通运输工程学、机械工程学、技术经济学、物流经济学、管理科学、现代应用数学、计算机仿真等众多门类的交叉学科,为此,本教材选择了以物流工程为主线,以方法论为手段来阐述物流工程学的方法。全文分为5篇,共计20章:第1篇为物流工程学概述,包括物流工程的基本概念、物流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篇为物流工程技术,包括物流运输与配送技术、物流仓储技术、物流装卸搬运技术、物流包装与集装技术、流通加工技术和物流信息技术;第3篇为物流工程规划,包括物流网络构建、物流节点总图规划与设计、仓储设施规划与布局、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物流建模与仿真和物流工程风险分析;第4篇为物流工程管理与评价、包括物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物流工程质量管理方法、物流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物流工程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第5篇为物流工程案例分析,包括物流工程案例A——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与实践、物流工程案例B——汽车制造企业的精益生产物流运作及物流信息系统开发。
本教材由叶怀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邱小平(副教授、博士后)、冯春(教授、博士)为副主编。第1~8章由叶怀珍撰写,第9章由邱小平撰写,第10、11、19章由黄远新(副教授、博士)、田红英(副教授)撰写,第12、14章由易海燕(讲师、博士)撰写,第13、20章由冯春撰写,第15、18章由贺政纲(讲师、博士)撰写。
《物流工程学》既是物流工程、物流管理专业必修专业课程的指定教材,又是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专业的重要相关课程教材,同时,它还可以作为物流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学习资料。
本教材在筹备和撰写过程中得到了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和物流学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学院物流工程系的多位教授、博士都参与了写作;得到了机械_T-,_tk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此外陈阳、税文兵博-2,杨达、马洪伟、唐滔、杨竟洵、王翔硕-2等也为本教材的编写做了许多工作,在此一并感谢;还要感谢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是他们的前期研究,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