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分工对财富分配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亚当·斯密认为,社会生产力、人类劳动技能和思维判断力的大幅 度提高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劳动分工提高了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加快 了社会财富的积累。不过,劳动分工并非人类智慧的结果,而是人类互 通有无、互相交易的本性倾向。通过这种互通有无的交换活动,不同职 业者获得了拥有他人物品的满足感,从而实现财富在不同社会个体间的 自然分配。 通过劳动分工,劳动者逐渐从事一种专门职业。随着生产技术的提 高,原来由几个人进行分工操作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一个人便可 完成,这也是在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较高的**,其分工进行得*彻底 的原因。正是由于这种分工的存在,劳动者除拥有满足自身所需的物品 之外,还有大量劳动产品可供出售。如果这种情况在社会各**都普遍 存在,社会各**就普遍富裕起来了。 论劳动分工 社会生产力、人类劳动技能和判断力的大幅提高,似乎都是劳动分 工的结果。现在,为了便于人们理解劳动分工所产生的这些结果,我们来讨论部分制造业的分工状况。某些不是很重要的小型制造业,是为少 数人的少量需求提供物资,它所雇用的劳动者数量必然不多,因而不同 工种的工人可以集中在同一场所工作,以便监工可以一览无遗。因此,这类制造业的劳动分工看似完备,实则不如重要的制造业精细。相反, 由于大型制造业为大多数人的大量需求提供物资,因此不同部门的工人 都很多。而要把这些工人全部集中在同一场所工作,势必做不到,或者 要同时监督所有部门的工人,也不现实。所以,虽然与小型制造业相 比,大型制造业的部门更多,但大型制造业的劳动分工远不及小型制造 业明显,以致很少有人注意到。 以制针业为例,它的分工极细微,却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如 若一个工人,没有受过专门培训,且不懂操作制针的机器,无论他如何 努力,也许忙乎**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来。但是,按该行业现在的生 产方式,不仅整个扣针的制造成了一项专门职业,而且它所分成的若干 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成了专门职业。**个工人抽丝,第二个拉直, 第三个切断,第四个削尖,第五个将顶端磨光,以便安装。而针头的制 作,也有两三道不同的工序:装针头,把针刷白,乃至包装,等等,每 个环节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制针的整个工作就被分成了大约十八道 工序。在有些工厂,每道工序均由不同的工人操作,当然,也有一个人 兼管两三道工序的情形。我曾见过一个这样的小工厂,只有十个工人, 因此得让几个工人负责二三种操作。这样的小工厂,工人虽然很穷,必 要的机械设备也很简陋,可如果他勤劳努力,**也能制针十二磅。以 中等大小的针每磅约四千枚计,十个工人每天也可制针四万八千枚。但 是,如果他们都独立工作,不专习一门业务,不论是谁,一日也很难制 针二十枚,也许**连一枚也无法制造出来。如果不是因为适当的分 工,他不但无法制成分工产生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甚至这数量的 四千八百分之一也无法制造出来。 虽说其他工艺和制造业的劳动分工不如制针业细致,工序也不如制 针业简便,但分工的效果一样。凡工艺能采用分工制的,其劳动生产力 大多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各种行业和职业之所以彼此分立,似乎也是因为分工有这等好处。 在未开化社会里,某项工作由 一个人完成,而在进步社会里,通 常是由几个人按程序分工操作。因 此,产业*发达的**,分工往往 *彻底。在进步社会里, 农民专 门务农,制造业者专门从事制造, 而且,生产任何一种完全的制造品 所必需的劳动,也几乎是由大量的 人手各自负责一道工序。以麻织业 和毛织业为例,从亚麻和羊毛的生 产到麻布的漂白和烫平,或呢绒的 染色和加工整理,每一道工序都是 由不同的人完成。诚然,农业的性 质与制造业不同,劳动分工不必这 么细致,各项工作也不必像制造业 那样完全分割开来。比如,木匠与 铁匠的工作就是截然分开的,而牧 民的劳动与农民的劳动就不能截然 分开。纺纱和织布,几乎总是由两 个工人来完成,而犁地、耙地、播 种和收割,却常由同一个人兼任。农民需要随着季节的交替变化,进行 不同类型的田间劳作,指定农民固定从事其中任何一项,事实上都是不 可行的。不能实行清晰明了的劳动分工制度,或许就是农业生产力的改 进始终不能与制造业保持同步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