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与人脑的差异,可以用一个字眼来概括:复杂性。
大型哺乳动物的大脑,就其体积而言,是我们所知晓的*复杂的机体。人脑只有三磅重,但就在这三磅物质中,却包含着一百亿个神经细胞,以及一千亿个更小的细胞。这上百亿、上千亿的细胞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无比复杂的网络,人类迄今还无法解开这其中的奥秘。
即便人类现今研制出的*复杂的电脑,其复杂程度也无法与人脑相比。电脑的转换器和元件只是成千上万,而不是上百亿、上千亿。更重要的是,电脑的转换器仅是一种开关装置,而人脑细胞本身却有着极其复杂的内部结构。
电脑能思考吗?这取决于你如何理解“思考”的含义。如果解一道数学题可算“思考”的话,那么电脑也能“思考”,而且速度比人快得多。当然,大多数数学题只需通过十分机械地不断重复某种简单的过程,就能得到解决。如今,即使简单的电脑也能胜任这一工作。
人们常说,电脑之所以能解决问题,只是因为给它们输入了解决问题的“程序”。它们只能做人让它们做的事。我们应该记住,人类同样也只能按照“程序”办事。受精卵一形成,基因就给我们编好了“程序”,我们的潜能也就要受到这个“程序”的限制。
不过,我们的“程序”要复杂得多,因此我们更喜欢用创造力来界定“思考”的意义。有了这种创造力,就能写出伟大的剧本,创作不朽的乐章,提出**的科学理论,创立深奥的伦理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脑当然不能思考,人类的大多数也做不到。
可是,如果能把电脑造得足够复杂的话,那它一定能像人一样富于创造力。倘若电脑能像人脑那样复杂,它就能与人脑旗鼓相当,完成人脑所能做的一切。
如果还要设想什么的话,那就设想人脑除了构成它的物质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奥秘。人脑是由细胞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而脑细胞又是由原子和分子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假如真有别的奥秘存在,我们可从未发现任何迹象。因此,复制出人脑复杂的物质结构,也就复制出了它的一切。
但是,研制一台复杂程度与人脑相当的电脑需要多长时间呢?也许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长。早在我们研制出和人脑一样复杂的电脑之前,我们也许能造出这样一台电脑,其复杂程度至少能使它设计出一台比它更复杂的电脑。这台更复杂的电脑又能设计出一台更更复杂的电脑,依此类推,一代代地研制下去。
也就是说,一旦我们过了某个临界点,电脑就会取得主宰地位,出现一个“复杂性激增”。此后用不了多久
…… 本书是与《英译汉教程》学生用书配套的教师用书,供使用该教程的教师参考。
《英译汉教程》主要供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或同等程度的学生使用。编者试图将翻译理论课、技巧课和实践课融为一体,提供一本可供课堂操作的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并着重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1.针对学生的水平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尽力符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六级的英译汉教学要求;
2.体现当代教育改革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法;
3.注重英汉对比分析;
4.注重基本功训练;
5.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6.注重训练方法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教师用书提供使用《英译汉教程》的教学方法提示。这些提示是编者根据20多年的翻译课教学经验,遵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六级的英译汉教学要求,探索翻译课的教学方法并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文献而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是理论问题,也是方法问题;是科学问题,也是艺术问题;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可因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异,也可因教师和学生的素质而异,但不管教学方法如何不同,其总的发展趋势是由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现代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法,注重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而不是采用“注人式”、“满堂灌”、“一言堂”和“单向式”的教学法,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教师有了自己认为合适的教材,还要有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本教师用书所提出的教学法问题,仅供参考,还有待教师去验证和发挥。
本教师用书还提供“英汉语言文化与翻译”研究方向论文选题提示,供教师指导本科高年级学生撰写学士论文或阶段论文参考之用。这些提示是编者多年来指导本科高年级学生撰写论文的选题提纲,用来启发学生的思路。应该特别说明的是,教师必须启发和鼓励学生敞开思路,开拓创新;选题范围和具体题目不应局限于此,但论文题目也不宜太大、太泛。学生到了本科四年级下学期,教师宜提早指导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选择题目,构思论文。
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参考或引用了国内外一些论著和报刊的资料,所引用的原文和材料一般已注明出处,编者特此向原作者或译者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