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还很狭窄,主要为非上市公司提供的股份转让服务业务。面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对我国的资本市场重新进行合理的定位,使其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2.具有健全的资本市场的配套措施
发达**(或地区)除了具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外,还具有健全的资本市场的配套措施,并成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采用多元做市商制度,不仅形成和完善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使交易的价格贴近证券的真实价格,还保护了融资者和投资者的权益;发达**还建立了各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相互衔接的转板制度,明确转板的条件,为中小企业的持续融资提供保证;另外,英美等**根据各层次资本市场的不同特征,实行不同的监管措施,保障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的稳定。以上这些配套机制在我国还不太完善,有的还处于空白阶段,应尽快采取措施,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配套措施。 4.3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制度 4.3.1 建立功能定位明确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1.调整主板市场的功能定位,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融资环境 主板市场从普通意义上来说是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场所,主板市场的上市标准、选择意向、融资程序等都偏好大型企业,特别是我国的主板市场建立的初始目的就是为国有大型企业筹资提供服务的。主板市场偏好大型企业,并不是说明主板市场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毫无作用。首先,主板市场应该为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市场地位的中小企业(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规模较大质量较好具有更大发展前景的中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活跃的一个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与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与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极不相称,这种金融运行中重要的结构性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矛盾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其自身的“体质”缺陷,二是我国金融制度的不足或运作低效以及资本市场建设的不完善,其中金融制度供给不足或运作低效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我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创新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在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研究方面,我国目前大多数学者是从某一角度或某一层次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制度安排,能够从整体金融制度供给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并提出一套明确可行的操作方案的研究尚不多见。
鲍静海博士撰写的《我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创新研究》一书,从金融制度供给的角度出发,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试图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制度、商业性银行制度、资本市场融资制度、征信制度、融资保障制度等方面完善并创新我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希冀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及日益变化的外部环境,构建一个与我国国情相适合的、**率的、协调的金融制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高中小企��融资效率。本书是鲍静海博士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补充、完善而成的。该书视角新颖、结构缜密严谨、思路清晰、主题明确,提出了一些具有自己独立见解的、可操作性的建设性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