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小篆识辨指南
QQ咨询:
有路璐璐:

小篆识辨指南

  • 作者:沈晓英
  •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 ISBN:9787807257288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136
  • 定价:¥12.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小篆书法识别指南。它将教你掌握如何识辨小篆的原则和基本方法。通过本书,你还将了解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小篆检素常用工具书简介及用法、小篆常用部首、小篆疑难字辨识、小篆形近字辨识以及李阳冰书小篆千字文。
    文章节选
    **章 小篆识辨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我们知道,人类祖先的学问从符号开始,而中国之学问从“小学”始。所谓“小学”,并非我们现在的小学、中学之小学,在古代是指儿童启蒙识字的*基础之学,汉儒时是指文字之学,隋唐以后,文字之学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到了清代,文字学达到了**。自清初的顾炎武开启学术风气之后,清代二百余年涌现出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等数不胜数的**学者,他们皆以小学为基本功,由小学求经学,经学与小学密切配合,由此开创了一种融会通博且富个性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气。小学的核心是以“说文学”为基础的,而“说文学”就是以研究许慎的《说文解字》为主要对象。因此,通“小学”是书法篆刻家必须掌握的*基础的学问,也是成就书法篆刻家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唐代颜真卿探讨小学,必遵正体,终为楷法完备之代表,明末清初的傅山把学习早期篆隶作为书法艺术革新的不二法门。古人有“不通篆书不懂书法”之说,傅山也曾说过:“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就书家而论,若要成大器者,不追溯书法的本源,也就是说不研究篆书,就不能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做到高古、**和准确,也就不能生动地传递出中国文字所特有的文化神韵,以表达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因此,文字之学是中国书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从学习篆书的角度去接触古文字,虽然我们并不要求像文字学家那样具备和深究音韵、训诂考古的学问,但是要真正理解篆书的造型原理,还必须依靠文字学的知识,这样才能由表及里,逐渐掌握,做到正确地书写运用。这对于一个篆书爱好者来说, 是一项颇为深奥的学问,但它又确实是具有实际意义,并且应该深研的一门学科。 中国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为复杂的文字。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有四干多年之久。在这漫长的文字发展过程中,秦以前使用的属于古文字的篆体文字的历史就占了整个汉字发展史的一半,这足以说明篆书生命力的强大和持久,篆书作为一种书法艺术,至今仍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当今爱好篆书者与日俱增,但由于篆字识、写的难度较高,许多篆书爱好者任书法创作中篆书用字不严谨、繁简不顾、异体混淆、乱拼误用现象较为突出,致使在各种书法大赛的评审中,篆书作品中篆字的正误问题成了争议较多的焦点。
    在我国的书法事业逐步走向学术反思的转型时期中,书法的学习和研究,尢论从考古、历史,还是从文字、美学,都赋予了更深刻的价值和研究意义,已不再是单纯的笔法训练及技能掌握了。篆书的学习更是这样,它比之于其他书体具有更多的学术含量,其研究领域更为广阔,文化内涵更加深邃,为此识辨篆字不仅仅是准确运用的问题,而且也是如何承继中国汉字文化的大问题。
    在我从事篆书教学的十多年中,学生经常咨询的问题除了技法,*多的问题就是某个字篆书如何写。出于平时学习的习惯,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分门别类记录下来,以便在教学|f1举例运用。我曾在《篆书百日通》一书中浅显地介绍过小篆的识辨,屡有渎者来信来电认为我这一本书中“识辨篆字”一章很实用,解决了识篆上的许多疑难问题。此书再版三次,互联网上的一些网站均采用了此书作为教材。因其浅显,仍然满足不了广大篆书爱好者对于识篆知识的渴求。
    承蒙上海��画出版社邀我编撰这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大}I{=的古文字方面的书籍,结合自己多年研习篆书的体会,撰成此书,它是我多年来在这一领域里进行探索的心得的梳理。希望能为有志于篆书学习的青年朋友提供一本町靠方便、切实有用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章 小篆识辨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第二章 小篆检素常用工具书简介及用法
    第三章 小篆常用部首举要
    第四章 小篆疑难字辨识
    第五章 小篆形近字辨识
    第六章 李阳冰书小篆千字文
    ……
    编辑推荐语
    要正确识辨篆书,必须依靠文字学的知识,真正理解篆书的造型原理,这样才能由表及里,逐渐掌握。识辨篆书的原则和基本方法是:一、以《说文解字》为根本;二、以《说文》部首为突破口;三、以“六书”理论为指导;四、牢记特殊的篆法;五、选择好常用工具书。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