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与家庭一起改变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与家庭一起改变

  • 作者:(美)理查德·班德勒 ,约翰·格林德,维吉尼亚·萨亚 著;王建兵 译
  •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9787519280086
  • 出版日期:2021年04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萨提亚家庭**模式是一套以人性论为核心、围绕家庭展开的心理**方法,将家庭成员视为主要**对象,视家庭为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家庭,家庭构成了家庭成员重要的成长基础。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和家庭系统有关。人们只有与家人一起努力,识别并改变错误的沟通模式及不合理的家庭规则,才能与家人一起成长,共同促进家庭的良性发展。 《与家庭一起改变》介绍了典型的家庭**模式及实用的沟通技巧,提出了五步沟通模式,为家庭**师提供了明确有效的行为指南。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结合作者工作中的实际案例阐述了两种有效的家庭**模式。第2部分划分了家庭**模型中的三个阶段,即收集信息、改造系统、巩固变化,还基于有效的沟通模式,详细介绍了家庭**中实用的干预措施。 本书是一本经典的萨提亚家庭**图书,有助于家庭**师掌握家庭**模式,同时,可以帮助大众读者提升自己在家庭中的沟通能力。
    文章节选
    沟通的三个维度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沟通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见面、分开和再次见面时,不会对沟通方式做出有意识的决定。例如,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会有意识地选择使用某个特定的词,更不会有意识地选择与我们在语言沟通中所使用的句子相匹配的句法形式。即便如此,我们做出的无意识选择仍然是系统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我们组织体验、成长和改变的方式。实际上,这是对我们在上一层级所确定的语言模式做出的一种诠释。在家庭**中,与我们(**师)进行交谈的家庭成员在表达自己时选择语句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途径,让我们能够快速有效地了解他们的世界模型以及他们组织体验的方式。 语言沟通只是人与人之间复杂交际过程的一部分。人们在使用可被识别的词语和正式的语言模式向对方展示信息时,还用到了其他表达模式,如:他们身体的某些部位保持着某种姿势,他们的手、脚、胳膊、腿做着流畅或突兀、有节奏或不规律的运动,他们说话的声音是悦耳的、刺耳的、轻快的或恼人的,他们说话的速度是平稳的、加快的或放慢的,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看或快速地移动视线,他们改变了呼吸的节奏;等等。 动作、手势、语调等通常都是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选择的表现方式、沟通方式。事实上,这一切都在向我们传递信息,如对方当下的体验、组织世界的方式,以及他对于什么比较敏感等。就像语言模式一样,任何一个模式一旦被**师察觉到,就可以被他用来进行特定的、有效的**干预。根据个体的声音、动作等传递的信息,**师可以训练自己对特定的模式进行��别,并通过**干预来帮助这个人成长和改变。 根据我们的经验,在这个复杂的领域中,有用的方法之一就是识别一致的模式和不一致的模式。如果一个人所传达的所有信息都是一致的,那么他的沟通就具有一致性。如果一个人的身体、语音语调,以及使用的词语所发出的信息不能相互匹配,就会造成不一致的沟通。作为**师,为了能够发现这种不一致并对其做出具有创造性的回应,无论是在做家庭**时还是在与他人的日常接触中,我们都必须具有畅通、开放的渠道,以确保能接收全部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 **师的视觉、听觉和感觉能力是无可替代的。为了辨别沟通是否具有一致性,**师必须让自己的接收通道保持畅通。否则,他就会面临这样的风险:因为心不在焉而错过了对方发出的信息或扭曲了真实的信息。如果一个**师不能让自己所有的感官通道保持通畅,他就只能采用读心术,而无法能动地识别和回应对方发出的信息。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神经系统、个人经历和对世界的看法。当遇见另一个人时,我们希望能真诚地与他接触并学会欣赏他的独特性。我们会细心地与他沟通,并且理解他。我们自己也能在对彼此差异的体验中改变和成长。我们接受的大部分基础教育能使我们与其他同胞所使用的语言充分重叠,从而确保沟通顺畅。这为同一语言或文化群体提供了沟通的基础。但在肢体动作、语音语调等方面,我们几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然而,这些非语言信息在人类沟通中占比很大。 想要更敏锐地发现广泛存在于非语言沟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你们可以去注意不同文化中身体语言的差异。在一些**(比如意大利)的文化中,将手抬到下巴的高度并冲着对方开合意味着告别,而在美国文化中,这个手势意味着即将到来。根据我们的经验,即便是在同一种文化中,同一个非语言信息的意义也不是的。例如,对一个人来说,眉头紧锁可能是愤怒和不满的信号,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它可能只是注意力集中的信号。又例如,一些人在听完一个问题之后会将视线从提问者的脸上移开,以此来表达自己感到不舒服,不想做出回应,而另一些人则会用这种方式提示自己做出适当的回应。我们在非语言沟通中所采用的每一种动作、姿势、语调,都是我们的个人经历和神经系统的产物。它们大多是出于无意识的。无论在不同文化中还是在同一种文化中,它们都很难被标准化。我们的观点是,尽管人与人之间存在大量的非语言沟通,但这种沟通很少被标准化,而且很容易造成信息误读,尤其是我们前面提出的读心术—复合性相等现象。 我们发现,对沟通过程的全面概述有助于组织我们的体验。每次沟通都由特定的身体姿势、动作、语调,以及词汇、句子和句法组成——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对持续的体验的三个方面的评论。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沟通主体——自我(self)、沟通客体——他人(others)和情境(context)。 我们发现,在沟通中,从这三个维度去检查一个人的觉察和沟通能力是很有用的。如果一个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无法意识到人类体验中的每个部分,也无法向自己或他人表达它们,那么他生活中的困扰多与这种无能为力的状况有关——正是这种困扰使他来到我们这里接受**。这三个维度为我们指明了该从哪里对来访者进行干预,从而帮助他发展感受和理解人类各种体验的能力,让他能为自己创造更多选择。
    目录
    第1部分 有效的家庭**模式 Ⅰ级 语言假定或预设 去名词化 识别表征系统 有效的家庭**模式 Ⅱ级 沟通的三个维度 萨提亚沟通模式 建立一致性沟通 三、总结 第2部分 引言 二、标准化沟通周期 三、反馈沟通周期 收集信息 改造信息 巩固变化 四、总结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