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总论
学习目标
1.熟悉传染病、传染病学、隐性感染、病原携带者、传染期、疫源地、隔离、消毒、预防接种等概念。
2.熟悉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3.掌握传染病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
4.掌握传染病的诊断及**要点。
5.掌握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预防措施。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并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流行的疾病。病原体是环境中能侵袭人类的病原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致病微生物目前发现有病毒、朊毒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真菌等8类,寄生虫有原虫、蠕虫、某些节肢动物3类。凡病原体侵袭人体所引起的疾病均属于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传染性,并可导致不同程度流行的疾病方称为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由于传染病具有传播和引起流行的特性,在人类未发明化学**和抗生素及各种免疫制剂以前,曾给人类造成极大灾难。
在旧中国,传染病的流行十分猖獗,鼠疫、霍乱、天花、麻疹、白喉、伤寒、疟疾、血吸虫病等多种传染病广泛传播,传染病占死因顺位的**位。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传染病的**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建立、健全了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除害灭病为**的爱国卫生运动,广泛推行预防接种,传染病**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天花被消灭,脊髓灰质炎基本消灭,人问鼠疫、白喉等病得到有效控制;霍乱、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型脑炎或乙脑)、伤寒、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等许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传染病的死因顺位降至第九位。1989年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将传染病**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促进了传染病**工作的深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