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选题缘起 (1) 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7) 研究背景 (19) **章 从“分化”到“分裂”——西山会议之缘起 (42) **节 从“ 联俄” 到“ 师俄” (44) 一 鲍罗廷来华 (44) 二 孙中山对鲍罗廷的倚重 (51) 第二节 “ 以俄为师” 与“ 防俄防共” (59) 一 苏俄组织模式的输入 (59) 二 “一大”潜在的冲突 (63) 第三节 从“ 分化” 到“ 分裂” (72) 一 中国国民党的内部分化 (72) 二 “右派”委员对**的分裂 (81) 第四节 从“ 反共” 到“ 反鲍” (91) 一 **届四中全会的原旨 (92) 二 参会的动机 (96) 三 西山会议的酝酿 (104) 四 **次会议上的议案 (108) 五 小结 (110) 第二章 从“暗斗”到“明争”——“西山会议派”与中国共产党之拮抗 (112) **节 “ 西山会议派” 的力量构成 (113) 一 “孙文主义学会” (114) 二 广东大学辞职的 38 位教授 (137) 第二节 “ 上海**” 的组织进行 (149) 一 “上海**”的缘起 (150) 二 “上海**”的政治结构 (151) 三 “上海**”的“二大” (154) 第三节 中共**的应对 (165) 一 西山会议期间:“北京会议无效” (166) 二 广州“二大”后:“拉拢‘中派’” (169) 三 “整理党务案”前后:“公开反攻‘右派’” (178) 第四节 舆论上的反攻 (181) 一 中国国民党的“右派”报刊 (181) 二 中国共产党要人的反应 (183) 第五节 组织上的斗争 (212) 一 黄埔军校内“两会”的对抗 (212) 二 地方执行部中的反右斗争 (216) 第三章 从“叛党”到“合流”—— “西山会议派”与党统**关系之演变(229) **节 汪精卫集团与“ 西山会议派” 的“ 角逐” (229) 一 初期的“被动” (230) 二 广州“二大”的制裁 (232) 第二节 蒋介石集团与“ 西山会议派” 的“ 周旋” (239) 一 “西山会议派”在“清党前奏”中的“示好” (240) 二 蒋介石在“右倾”中对“西山会议派”的排拒 (252) 三 “西山会议派”在“清党”中的“附蒋” (258) 第三节 “西山会议派”与蒋介石?汪精卫之“合流” (268) 一 谋求宁方的“平反” (269) 二 对汉方“不计前嫌” (272) 三 蒋介石?汪精卫在对垒中“让步” (277) 第四节 苏俄对“ 西山会议派” “ 生存” 之影响 (279) 一 西山会议后:“孤立‘右派’” (280) 二 上海“二大”后:“开除‘右派’” (282) 三 “整理党务案”后:“对‘中派’让步” (284) 第四章 由“革命者”沦为“政客”——“西山会议派”之蜕变 (288) **节 与宁?汉合流之**特别委员会 (288) 一 背景:“党务统一运动”的高涨 (289) 二 筹建:**特别委员会的组织运作 (291) 三 结束:蒋介石?汪精卫联手攻击**特别委员会 (296) 四 小结 (321) 第二节 与阎锡山?冯玉祥联盟之“ 扩大会议” (324) 一 “扩大会议”梗概 (325) 二 “西山会议派”的参与 (329) 三 “西山会议派”的角色定位 (359) 第三节 与反蒋势力联盟之“ 非常会议” (363) 一 胡汉民与“西山会议派”的关系 (365) 二 “西山会议派”反蒋的终结 (374) 三 小结 (390) ���五章 “西山会议派”之历史痕迹 (395) **节 影响于时代 (395) 一 “中山舰事变”的促成 (396) 二 “三大政策”的提出 (400) 三 “蒋**”的崛起 (404) 四 国共间的**思想交锋 (412) 五 “联俄”“容共”的结束 (420) 六 “二五减租”的示范 (424) 七 “制度权威”的弱化 (428) 第二节 影响于个人 (440) 结语 “西山会议派”之历史反思 (458) 附录 “西山会议派”大事记(1925 年 11 月—1931 年 12 月) (467) 参考文献 (477) 后记 (501)